激荡三十年

前天刚刚把《激荡三十年》上下册看完,小感慨

这本书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代表人物的描绘,反映出这三十年的历程。小感慨

1、国家意志是那只默默看不见的手

2、不要妄图超越国家意志

3、顺势而为

4、意识形态是个重要问题

5、非公经济虽重要,但是是后娘养大的

6、政府 考核体系不够立体,地方官员追求 一时政绩

7、个人、某个企业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坚持总能发光

8、对于企业 ,专一 、专业化很重要

最大的感慨还是国家意志是只默默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一个发文就决定了一个行业,一段时间的政治、经济走向。至于个人是否能够感受到,就看个人的敏感度了。

在此之前,我都是那个没有感知力的孩子,嘻嘻

 

个性,延续还是改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大概率正确事件

某个友人,家里孩子多于5个,他排名最后 ,为小弟。

小弟自大学开始一直在外求学、工作、成家,离家多年。但自小因家庭原因的产生的个性未因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示例一:小弟在早年京城房价仍在4位数时购得政策房一套,因当时不完全符合政策,该房挂名在其友名下。后京城房价某阶段暴涨,其友反悔,欲以当初购入价占有该房。小弟坚决不同意,遂进入司法程序。当时京城房价仍处于暴涨初期,若与其友协商沟通,获得的房款仍可作为首付另购。但小弟在个人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举债花费数十万与其友对薄公堂,耗费数载。后最终,该房仍为其友所获,小弟获得部分赔偿;虽数额高于当初协商的价格 ,但此时京城房价已完成暴涨,所获赔偿不足首付的一半。

示例二:岁月匆匆,小弟家母年近80,身体大不如前 ,常住院治疗。因兄弟姐妹众多,该如何照顾父母日渐提上日程。由于该地重男轻女,家产由儿子瓜分,赡养费用自然由各儿承担。长兄自幼已习惯从父母处获取,而不付出,自然不会爽快承担。但父母一是年事已高 ,另一方面多年如此,亦无话说。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小弟对此最为不满,数次千里返家欲与长兄对质;多次要求父母出面,要求长兄平均负担。

作为小弟友人,劝其长期离家,既然现阶段经济已宽裕,不妨多承担些,以 经济支持换取道义支持。小弟断然拒绝,仍打算再次回家与其兄博弈。

父母偏爱长兄,长兄一直从父母处获得各种资源,对弟妹的关注 、照拂少。小弟自幼认为长兄未尽长兄职责而产生的追求公平的个性一直伴随着。即便其经历的房产事件后仍然如此,对公平的追求超过了其他方面。

作为旁观者,你又有多少这样因为某件事情触发的个性?如果这样的个性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有多少人能积极的改变?

 

程序正义与职业精神

《二号首长》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官场小说。

小说中,赵德良提到一个词——“程序正义”。

公司职场里,“程序正义”也很重要,而且往往与职业精神相关。

公司考核员工的绩效。导致部分员工在追求绩效的过程中,不惜走捷径,抄近道,自美曰“效率高”。

这违背了“程序正义”,对自己,对同事、合作伙伴,对组织,都是有害的。

职业精神,首先是对职业职能的尊重,接受职位的分工,专注于完成职业职能。

走捷径,抄近道,踏出了自己职业边界,必然践踏了同事、合作伙伴的职业边界,破坏了组织的部门分工,影响了同事、合作伙伴的职业职能。

这就是“程序正义”与职业精神的关联。

哇,榴莲

昨天晚上,给思思小朋友尝试下味道浓郁的食物——榴莲。据爸爸说,小朋友尝试了之后就一直在摇头。等我从厨房出来时候,小朋友已经不肯主动抓取桌上的其他食物了。

因为味道太浓郁?还是因为有点冰?

要做互联网+,先做数据+

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各媒体高频地提到这个词。

中国有很多做外贸的公司早早地走了互联网+的道路。我所在的公司虽不是外贸公司,但由于外国外市场大,互联网也是接近于唯一的推广手段。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推广已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概念很好地描述了现状。

随着大数据、程序化购买的发展,数据营销的价值日益突现。

我们抛开“多大的数据是大数据”的问题,先看传统企业的数据。

没有一个统一的存储管理系统。数据要么没有留存,要么留存了却没有串联,更谈不上更新、清洗。

所以在“互联网+”之前,应该先谈“数据+”。

 
 
 
 
 
‘_________’ 

 
 
 
 
‘_________’

管理新手3步走: 理解、发现、改变

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技能”,只看过几本经典的管理书。最近才考虑学一些“技能”。“道”与“术”结合,才能更见效果。

先说说,理解、发现、改变。

无论是从基层晋升还是外来“空投”,先理解组织的架构分工、文化修养,是第一件事。多聊多听,多分析。

然后,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分步的解决办法。

最后,推动这些改变,解决系统的问题。

互联网+实业的不易,与感恩的基督教徒

在蓝色光标的品牌波士堂,听一个基督教徒的讲座。注意到讲者的认真、谦卑、感恩。

以前也听别人描述过,基督教徒的谦和与感恩,甚至一些网友怀疑其做作。

亲耳所听,对基督教这种特质很是好奇和羡慕。虽然只是部分基督教徒的特质。

讲者参与策划了一个现象级的网络事件。

(如今人的注意力极其碎片化,可以长期影响人的事件很少,可以达到现象,短期大面积影响受众,非常了不起。)

讲者感慨“爆发”的不易,感谢团队、媒体、自媒体的付出与支持,感谢时间与机遇;感慨成功背后长期的努力。

这讲者,好真实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