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理想”注意到杨照先生做了一部音频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很是好奇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长大的,特别是在像当时的台湾那种严厉思想管制的社会长大的人是如何看待马克思思想的。他讲述,他在当时的台湾,如何发现《马克思全集》,如何偷偷地复印,几页几页地偷偷地读。这样的读书故事甚是有趣。(有趣的读书故事,还有高尔基的《在人间》。等我读完,有勇气写的时候,我也要写写它。)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杨照先生是如何用马克思思想来解读当今世界的。我不愿意把杨照先生的话搬到我的博客来。就让我来用我的理解,谈谈我听完这部音频节目后,如何思考当今世界吧。
一、中美芯片之争——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的争夺
中美之间剧烈的经济战是特朗普明显的表达出来的。特朗普的口号是“America First”——要让实体经济回到美国。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回到美国,是很不现实。美国不拥有大量的低端劳动力。即使这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离开中国,也很难回到美国,因为还有东南亚、印度这样存在大量年轻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
资本家不可能不明白低端产业只有在涌现大量劳动的国家和地区才可以赢取最大利润。同样作为资本家的特朗普,也肯定很清楚这一点。为什么特朗普会大张旗鼓地拿起这个竞选武器?为了赢得大选,他显然利用了迁怒于中国的美国低端劳工的仇恨。这背后有隐藏的原因。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初期直到21世纪头10年,美国在中国收益颇丰,除了美国产品畅销中国之外,美国企业也在中国设立很多独资合资的公司为美国赢取大量的利润。今天中国仍然是美国产品的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美国公司非常重要的投资目的地。比如苹果和特斯拉的产品就在中国非常畅销。他们的财报也明显指出这点。另外一方面,他们在中国有非常庞大的代工厂家,或直接设立生产工厂,以获取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利润。当然如果中国继续向美国企业提供超国民待遇,或对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完全开放,美国企业会赢取更大的利益。但美国政府并没有提这些,即便试图强行购买美国版“抖音”TikTok,其理由也是国家安全,而非要逼迫中国政府全面开放互联网市场。可见,中国市场的部分管制并不涉及美国的根本利益。
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过程中,其实中国更多地分析奉行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在高新技术特别是开创性的产业技术上,中国是非常纤弱,甚至是空缺的。江泽民时代定下来的集中力量发展实用科技的科技政策,基本确定了中国的跟随策略,也就在很长时间内很难在基础研究、尖端产业领域与美国展开竞争。我们可以在芯片、RNA疫苗、测序技术、星链等方面看到这一点。在尖端技术上,中国缺少巨大的资本投入;在基础科学也缺少自由开放的学术和全球化人才积累。无论中国政府和国民多么努力,在美国擅长的、不断更新的高新技术上,中国在二三十年内都无法与美国全面竞争。如果没有美国的“卡脖子”行动,中国应该会在晚很多的时间之后考虑放弃“拿来主义”。毕竟“拿来”比自己干轻松太多,中国的企业太卷了,中国的资本太逐利了,中国政府还有一堆子的“烂事”(扶贫、教育公平、房价、老年化、医疗改革、民族问题、一国两制的问题,等等)要折腾,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远远没有想去做领导世界的事。尽管希望自己说话的时候,可以一向强势的一方可以听一听。在国家层面的竞争,在科技、教育、军事、文化上,美国完胜,而且在二三十年内都不用担心会输给中国。也就是说在国家竞争上,美国并不用太担心中国。虽然美国或者中国网民解读为国家竞争,但这不是事实。
那么,为什么美国突然对中国下狠招?因为中国的企业开始染指当代最核心的劳动资料、生产工具——芯片。这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只有掌握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才可以赢取利润。在阶级层面上,资产阶级的利益受到威胁。这才是根本的原因。当今社会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全面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最根本生产力在于算力,而算力的最主要工具是芯片,所以说芯片是当今最为核心的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要掌握这个最核心的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资产阶级就能赢取源源不断的劳动价值。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的影响
资本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平等是资本主义的平衡价值。追逐资本,追逐“钱”是资本主义的主旋律。但只有闲置的钱才有可能成为可以产生利润的资本。在资本面前,人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却非常强调“平等”,其目的是用形式的平等来弥合社会矛盾。
当中国人富裕起来,闲置的钱增加了,资本的力量变大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钱和平等,对中国有了更广泛的,更深层次的影响。我们开始教育自己的小孩,要考个好学校,谋个好工作,有份好收入,实现财务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里理所当然的事。如果谁反对它,质疑它,那就是疯子、傻子,是异端。
可是,我们幸福吗?孩子幸福吗?
正是这个时候,马克思思想对我们更为重要。马克思总为强调的是——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包括了不受资本束缚的“人的全面发展”。这里说的“不受资本束缚”不是指有花不完的钱,而是指不以追逐“钱”为目的。马克思当然也强调平等,但他强调的是根本的平等,而非形式的平等。中国一直强调的社会再分配就是“平等”的一种表现和手段。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正道。美国,更优秀的是欧洲,有人、有一些政府,已经非常强调这点。中国——奉行马克思思想的国家,却没有足够强调这一点。是应该多读读马克思了。
余下的话是对杨照先生这档节目的推荐:
杨照先生在读马克思时有不一样的视角,甚至可以说更客观,更不为读者的位置所影响的视角。所以对我们经历过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来说,换一种角度来重新思考马克思思想是很值得的。
这一档节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哲学入门节目,他除了介绍马克思思想之外,同时探讨了马克思思想的哲学背景和渊源,包括黑格尔等人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
“理想国”也整理了杨照先生的节目内容出了一本书,我准备找时间来重头读一遍,整理一份读书笔记。
[sc name=”marx” ][/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