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妈妈,多亲亲您的宝宝

新生儿的IgG抗体的产生要在出生几个月后才开始。幸运的是,来自母亲血液的IgG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因此新生儿有这种来自母亲的“被动免疫力”来帮助他度过难关。新生儿还可以获得另一种被动免疫力:来自母乳的IgA抗体。在泌乳期间,血浆B细胞会迁移到母亲的乳房并产生分泌到乳汁中的IgA抗体。这很好,因为许多婴儿遇到的病原体会通过口腔或鼻子进入他们的肠道,并引起腹泻。通过喝富含IgA抗体的母乳,宝宝的消化道中充满了可以拦截这些病原体的抗体。

然而,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接触了许多不同的病原体,她制造的大多数抗体对婴儿没有用处。例如,母亲可能有识别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的EB病毒的抗体,但她的孩子可能要到十几岁才会接触到这种病毒。那么,如果母亲能够以某种方式提供识别她的宝宝正在遭遇的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并且不提供对宝宝没有用处的抗体,那不是很好吗?

事实上,当母亲亲吻她的宝宝时,她“取样”了那些出现在宝宝脸上(即将被摄入)上的病原体。这些样本被母亲次级淋巴器官(例如扁桃体)吸收,并重新激活针对这些病原体特异性记忆B细胞。然后这些B细胞就会产生IgA抗体并通过母乳为宝宝提供免疫力。

小朋友英语学习记录-21.8

昨天又做了次AR测试,作为对小妞这个假期英语学习成绩的检验。

截至到昨天一共做了三次AR测试。
第一次在2020.12,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次算是个测试,了解下在AR体系里,小妞属于什么水平。测试结果是2.9,兰斯值235.在此之前小妞的英语学习都由我陪伴,遇到长句我会给她解释,也会问她一些长段落的含义

第二次在2021.5,测试结果AR3.0,兰斯值275.从第一次测试之后小妞觉得自己水平不错了,就不让我陪伴了,要求自己念。阅读量没有变化,每天自己念2本RAZ,平时看些杂志或者桥梁书、初章书。因为没有去探究内容,观察 一段时间,我觉得小妞的水平没有起色,甚至在下降。测试结果印证了我的猜测

第三次在2021.8,测试结果3.4,兰斯值380.观察到让小妞光朗读,没有任何互动是个无效的学习方式后,开始了调整。阅读配合着做QUIZ,在刚开始,对不了解的题型给与帮助,给讲解,教授一些解题的技巧,偶尔抽问一些内容,开始要求背单词。暑假两个月下来,AR值有了明显提高

接下来的规划是,多找一些合适小妞阅读水平的范围的书供选择,继续RAZ和QUIZ,每周的阅读理解课继续上起来,每天背单词还是不放松。三年级再开始考虑写作和语法课程

大人不要太着急

晚上和大大聊天,说到现在思思的表现还是挺好的,虽然每一天进度都不快,但坚持下来,累积还是不少的。

由此反思到之前,能感受到自己在心态上有点着急。比如在选书上就希望小妞能阅读这个年龄段据说大家都听都看到;比如在阅读RAZ上,希望用了别家的经验之后,也能像别人的娃一样快步进阶。现实是小朋友做RAZ的quiz还是经常错1-2题,然后告诉你读不懂题目,问单词答不出意思,并没有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神速进步。

但过一段时间再回首,能看到孩子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前进。过于追求全面的发展反而将小朋友的时间都占据掉,大人应该心态上再放松一点,给孩子一点空间和时间,让它慢慢长大

是自我意识觉醒还是圈子的影响?

小妞最近一段时间来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吃饭、大吼大叫的形式越来越多,原本很多能做到的家务也不愿意进行。昨天有点严肃的和她谈了谈,要求她按要求、按质量完成任务

1、早上起来要将地上的鼻涕纸收拾干净
2、先完成作业,再听故事。如果一周内被发现多次违规,将会被断网
3、学习英语时候,不懂的单词要划音节,进行拼读,不要跳过去
4、每日的作业完成后要先检查,再给爸爸妈妈看
5、每天晚上9:30前睡觉,迟到一次扣1.5
6、无缘无故发脾气,每出现一次跳绳800个,如果不跳扣5元一次

小妞最近这样的表现我不太确定是因为发展的年龄段到了,还是因为去周淼森家吃饭受到的影响。上周一次上去观察,小周同学家里吃饭的纪律要求比较松,经常吃着吃着可以跑去干点别的。两姐弟之间也常常以对吼来解决问题。

要求之后再观察下,我跟小妞强调别人家是别人家,我们家是我们家,家庭和家庭之间是不一样的。

感叹就是在低龄阶段,哪怕娃有一定的自觉性,家长该抓的还是得抓。孩子的自觉性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关,大概率不会超越生心发展出超越年龄段的能力。家长该干的活还是得干,帮助娃把习惯打牢

周六晚上的哭声

周六晚,十二点多,正和大大聊到兴头上,对面房间里突然传来了两声抽泣。老板哭了

按惯例,立即过去巡查,打算陪老板睡一段,等睡着了再回来

过去一看,果然是醒着的。老板说刚才上来厕所回来就一直睡不着,着急了,然后就哭了

陪躺的时候,老板隔几分钟就把闹表调亮一次,要看是几点,反复几次之后,老板把我赶走了

第二天找了机会问下老板是不是因为绩效里有睡觉的这一项目,造成了压力,所以夜里睡不着就开始哭,睡觉的时候还要来回的看表

老板说是的

我们又和小妞聊了聊为什么要设置这个项目,该如何去看待目标

虽然绩效对小妞有导向的作用,但对她也造成了压力,作为家长还是要多观察多调整吧

每当看到思思入校门时

因为时间的契合,平时早上都是大大送思思去上学,只有在大大来不及的情况下,我临时客串一下

学校们的老师很负责,每天都有老师在路口进行道路安全执勤。通常我把思思送到学校马路对面,在马路的这边看着孩子进校门

每次当我在路口的这边看着背着大书包,混迹在人流中入校的女儿总感觉到她还是那么的小,还是个小小孩

再一想到几年过后,她长高了长大了,在人流里也是个大孩子了,就再也不是那个小小孩,心里就会有不舍得

好想再好好地疼爱她几年,好好地再陪陪她

思思的英语学习规划

在所有学科当中,英语是启蒙最早,投入资源最多,也是练习最多的学科。截至到目前,不能说有什么明显的成绩,但相比起前一段时间在拼读上还是有明显进步的。但在通过学习其他成功家庭的经验分享,还是走了弯路,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今天把后续的思路做个梳理。

part A 理论部分

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沟通和交流是建立在有一定认知的前提下。学习语言的第一步是将语言与认知建立联系,就是说一个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学习单词,将单词的词义与实物建立联系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

建立语言与认知的联系有几个阶段,听–读–说–写

听:听到发音,知道这个发音对应的含义

读:是看到单词,能够准确读出单词的发音

说:可以比较顺畅按语法规则,说出要表达的内容

写:可以默写出单词,将要表达的内容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

所以词汇量是整个学习的基础,家长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帮助孩子累积一定量的词汇量。在有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继续提升认知

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学习语言提升认知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即家长挑选的学习资料,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培养孩子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

part B 实际操作

先听,后读,有以上两项基础上达到一定量孩子会说。同样在一定量的基础上,开始拼写单词,然后再考虑写作。

听:早期启蒙,通过父母读-解释-读的过程,来建立词汇与物体之间的联系,累积词汇。后期有词汇累积的前提下,通过听合适难度水平的材料持续输入

读:在有词汇累积的前提下,学习自然拼读。通过阅读分级读物和听力材料,熟悉自然拼读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将读音与字符联系起来

说:听读的累积下,自然输出

写:作文暂无方法。单词累积情况下,使用背单词软件,来进行默写,提高拼写正确率

总体而言,在启蒙期,词汇量还比较少的情况下,听力一定要先行,要有持续的输入;然后才是听力落实到纸面,建立听力与字符的链接。
实际操作,通过学习一套材料,比如RAZ,A3000,按这个方法走下去

part C 思思的问题和路线

现有的问题:
1、词汇量累积不够,直接上了自然拼读。词汇是在自然拼读学习过程中掌握的
2、听力输入不够,除了少量儿歌,其他输入不够。

解决方案和路线
1、增加词汇的积累。一方面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阅读的内容需要切合现有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购买一些主题性单词书,直接累积;还有日常生活中,注意累积
2、增加听力输入。计划在每日空余时间,增加一个小时左右的听力材料。可以考虑使用RAZ的材料,听力内容需要90-95%可以听懂,少量听不懂在文中理解
3、坚持使用一套nofiction材料。选择A3000或者RAZ,具体看孩子更喜欢那一套‘
4、以考代验。通过参加类似剑桥等级考试来确定孩子的水平
5、保持听力优先。词汇量累积到1000词左右可以开始考虑外教课,开始读中章书开始学习语法与写作。

按盖老师的路线,3岁启蒙版,阅读与国外水平一致,写作和口语输出可稍落后于国外同龄人,待有环境时可以补齐
1、3岁开始启蒙,最开始父母给念、看动画片、平时语言交流,持续听力输入,当词汇量超过1000个,开始考虑外教口语课
2、3-5岁持续输入,等到6岁左右累积到3000词汇量,开始学习自然拼读,掌握拼读规则
3、继续持续输入,听力优先于书面。等到大约7-8岁左右开始学习语法与写作
4、如果要读美本或者美高,需要学习美国历史、使用英语学习理科
5、低龄段泛读不插手,不要提问,听过即可,扩大听力内容,此为增加自然获取内容,占比应在80%以上;20为精读,需要处理词汇、学习、讨论课后练习。随着年龄增加,精读比例增加。
6、低龄听力优先,听力相比读、写要求更低,听力可领先1-2级水平。高龄后读写持续学习自会赶上

思思的现状是单词积累不够,但已经学会自然拼读。单词量应该在1000左右。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阅读、听,提高词汇量。按教材路线走下去,适当补充语法。适时参加外语课。大约在7-8岁开始单词拼写和写作训练。小学毕业前通过FCE,最好是CAE

在阅读材料上,还是以教材为主,作为爬升到主线。适当补充主流的课外读物

好的亲子关系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小妞学习流利说半年有余,4个级别马上就要结束了,算是基本掌握了自然拼读,能开始阅读一些自然拼读书籍

觉得流利说不错,前后推荐给不少朋友,也有三两位购买的。孩子年龄互相差不多,但学习的结果各不相同

小妞在这几个孩子里算是学习成果不错的。多妹还没学到L4,但据老何说学得不扎实,句子不愿意念,复习也不愿意,让复习就说已经学过了,不肯再看。最近老何给孩子报了线下课程,17500一年,这就算是放弃了线上课程。玥玥现在也基本算是放弃了,因为爸爸说用手机多对眼睛不好,在这之前也是有一天没一天吧

表面上看孩子学习成果是孩子的区别,但我更认为是亲子关系在影响学习结果,更进一步是父母有着怎么样的父母观在决定着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人格。

对于低龄的幼童,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但也有着注意力容易转移,喜欢成功不接受失败的特点。在每一项学习的开始都要有父母陪伴和鼓励,父母的陪伴是为了帮孩子渡过最开始一段摸索期,帮助孩子了解和适应,适时的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父母的这些行动和影响力要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下才会起到作用。有着良好亲子关系,说明父母是了解自己孩子,并且能使用适合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有要求也有鼓励,并且愿意付出陪伴和学习,作为父母在持续学习中。而一般的关系中,父母更多的是要求,有一般性陪伴,沟通无效后会埋怨孩子或者判断孩子不合适,然后放弃,而不是再学习再去尝试。

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在孩子抗拒的事件上没有影响力,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哪怕孩子只有3、4岁,也不能引导孩子

造成这两种亲子关系的差别在于有着不同的父母观。要做一个怎么的父母,对孩子有着怎样期望,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才是养育出个性不同孩子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个比较理想的父母,有着独立的父母观,将孩子视为独立而平等的个体,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对孩子有着比较清晰的规划,包括人格的养育和学习的规划,有能力及执行力去实现。有着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养育,学习如何为孩子挑选学习途径,学习沟通交流),平等沟通的能力,还有初期辅导孩子的能力

父母有可能是孩子成长中的阻碍

这算是一个感想吧,在日常生活中、聊天中感受到的

小妞明年幼升小,和同学妈妈们聊天到孩子升学问题。有个妈妈说他们的户口在星湖小学(不错的二类校),但他们不打算送,还是让念小区里的小学(据说不好)。妈妈说因为她觉得他们家孩子不是那种聪明的孩子,没有必要去上好学校

还有些内容或者活动,在聊天中父母就直接拒绝了,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是那个料,直接帮孩子决定了。大人直接把小朋友限制在一个范围内,但这只是活动上的。更严重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并不愿意与孩子沟通,因为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不懂,没有必要和孩子说。正是不懂才要说啊,说了不就懂了吗,不说就更不懂了,多说不就慢慢懂了吗?

大人把孩子限制在一个范围内,才是让孩子不懂的根本

写在女儿上小学前1年半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女儿二岁时,哄她睡觉,我哼唱这首儿时熟悉的歌曲。当时,只感慨,随着年龄增长,忧愁渐涨。

转眼女儿已经4岁半,小学择校摆在面前。妻子也是感触良多。

由于经济的关系,女儿是上不了最好的小学了。以我们成长的经验,好的学校,好的教育,意味着有更大的机会考上好的大学。好的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上有更好的机会。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内,中国和外国大体都如此。

那么,在小学的时候,得不到最好的教育。那么,我们考虑如何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家长需要克服困难,和学校一起家校一体辅导功课,完成学校的作业。听到好多故事说,家长辅导小孩作业导致“关系破裂”的。不知道是否是辅导的方式方法不对。有待日后验证。

其次,发展兴趣爱好,期望这些兴趣爱好可以成为日后孩子“安生立命”的技能。反观自己,虽然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对组织的依赖性极强,缺少独立谋生的能力。离开组织,就难以生存。

就这一点来说,期望小孩可以发展好兴趣爱好,日后在组织内可以有所作为,自己生存也可以自由自在。写作、画画、多种语言、做厨师、学技工也好,靠数理化、参与工程吃饭也罢。无论日后学业如何,职业或事业如何,都可以因为有一份独立的技能可以心中不慌。

作为父母,无力,也不可能为子女清除人生所有的烦恼,只能设法教育他/她如何也人生的麻烦相处,如何成为独立、成熟的人。在这里,我想起了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生的麻烦就像与虎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