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朋友圈,看微博、看网络小说,就连做饭的时候都有音频、视频节目相伴,时时刻刻都被信息填满
当手拿着纸质书本的时候已经不习惯安静,不被填满,静不下心来阅读,有点失望,想着要改变,又觉得困难
昨天认真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想着老去刷屏
日常的时候也计划减少边干活边听的想法,享受只干活的感觉
每天刷朋友圈,看微博、看网络小说,就连做饭的时候都有音频、视频节目相伴,时时刻刻都被信息填满
当手拿着纸质书本的时候已经不习惯安静,不被填满,静不下心来阅读,有点失望,想着要改变,又觉得困难
昨天认真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想着老去刷屏
日常的时候也计划减少边干活边听的想法,享受只干活的感觉
昨天晚上带着思思一起聆听了美国达拉斯黑丝绒弦乐四重奏。这是她的第一场音乐会,而我仅仅比她早两场而已
小妞整个过程中能保持静,但不能保持安,屁股上长了钉子,一直不停的挪动,但基本没有影响到别人欣赏,除了我:)
在现场聆听的效果远胜于在播放器中听到的
大部分古典曲目在雪枫音乐会中都有听到
喜欢,德沃夏克的美国(弦乐) 维瓦尔第的春 卡门幻想曲很炫技
皮亚佐拉也很好,一步之遥很摇曳
下半场的流行乐改变的弦乐对于我没有上半场那么吸引人
现场聆听让我对曾经听到的音乐更清晰一些
前两天刚从潮州过完三月三回来,虽然挺累,但还是挺愉快的
第二天就接到那个讨厌的人的电话,租地公司的场长
不说原因,不沟通,就催着交地,而我们的红薯还有一个月才过药期,和他说明之后,一直都在问候XX妈妈和生殖器,完全没有办法沟通
挂了电话很难过,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
只想自己静静呆着
潮州广济桥,是本次潮汕之旅最惊喜的景点。
感观上最大的刺激来自每天晚上8点和9点分别两场的广济桥音乐灯光秀。在杭州,西湖音乐喷泉震撼了我的视听。婉转的《梁祝》与充满力量的喷泉结合,两种艺术形式相互支持、烘托,给予观众更大的感观体验。但因为事先并不知道广济桥的灯光秀是音乐灯光秀,所以当桥上所有灯光熄灭,传统戏剧音乐响起时,收到更大的惊喜。这场秀的设计团队,利用桥的长度、桥上亭榭的高低,用不同颜色的灯光配合传统戏剧音乐的节奏。一切完全超出我的认识和想象。
随后的一曲《潮州人》。据查,词曲唱:元朝,原创音乐。恰好歌词里提到了广济桥,很应景。也唱出了潮州人的自豪感。想想一个小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可以看到上千年的文化古迹,内心里会留下怎么的印迹?对家乡肯定会充满念想。
看完灯光秀,第二天自然要去走走广济桥。开合式的广济桥最中间的部分,每天白天用浮桥连接,下午再把浮桥打开,船只可以在晚上穿行。
桥墩还是以前的老桥墩,桥面都是新修复的。政府出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个人捐一部分。其中,少不了李嘉诚的捐款。
在潮州,很难买到包子,街上常见的是“粿条”——看起来像河粉,吃起来又接近于面条,据说也是用大米做的。清汤,加上牛肉丸,豆腐丝。味道不错。
尽管潮汕美味出名,但交通并不方便,似乎来到潮汕的外地人不多。在一家刺绣店遇到一名外地的销售员,她讲述了自己对潮州的体验:有客户问她不是本地人吧?答:不是。客户说:那你来潮州来干什么?小姑娘心里暗暗说:“来挣你们的钱啊。”
据说潮州人三天两头就要参加族上的活动,拜见长辈。传统风俗保存得很好。传统的潮州刺绣作坊也较多。潮州刺绣,针线下垫着棉花,像浮雕;针线细密,很逼真。有几种分工。其中以铺垫棉花的经验最难掌握,工钱也最高。一幅大刺绣定制,要花几个人数周时间,价格上万。
广州的一日游没有去北京路,没有坐船游珠江。去了上下九吃甜品。很惊讶于广州的甜品可以卖那么贵,当然广州的整体消费高。最喜欢的还是,参观广州沙面老领事馆区。
广州沙面老领事馆的建筑颜色整体是一致的。现在已转为民用。有星巴克,有书店,也有一些国企在里面办公。
树木,草坪,雕塑,景致方正也有趣。游客不多,安静,合适拍照。
《潮州人》
词曲唱:元朝
小时候曾听妈妈说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脑海中那一双巧手
绣出另一个美丽的潮州
长大后我走上广济桥
遥望青山绿水依旧
想起了那一段歌谣
两只鉎牛一只溜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潮州人
说着最最亲切的潮州话
不忘韩江水把我养大
永远藏在我心中的那句话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潮州人
勇于开拓敢于闯天下
只因工夫茶伴着我长大
一句最最亲切来呀来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