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最近从XX康的长护险公司辞职。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使我来考虑一个问题,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最开始选择去XX康工作,一方面是需要有收入,另一方面是看好养老行业的未来,同时想转行销售

说实话,待遇在南宁还算是可以,底薪有4500,如果展业顺利,一年后也有万把块一个月,有五险一金。但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基于几个考虑。
1、这个销售工作,对于个人而言,能力没有提升。这个工作的难点在于找到客户,只要找到客户,分清客户的类型,很快就能判断是否可以签单。难点在于找到客户,经过摸索已经基本能找到客户的方法。但对于个人而言,每天都是重复,没有新的能力提升
2、基于这样的展业模式和有限的存量客户,销售人员的作用大约在展业的前两年,之后销售的职责更多由服务人员承担了

在这份工作当中,我找不到工作带来的满足很成就感,每天都在单调重复,找不到工作的意义。由此开始观察其他类型的工作,发现有好多也许一直不能带来满足感或者意义,比如房产销售、麦当劳的基层员工、清洁工,好多好多类似的工作,都是工作出卖时间换取报酬,对于个人的发展并不一定能满足

所以,再找工作应该找什么样的?能同时满足薪酬、技能发展的需求

是自我意识觉醒还是圈子的影响?

小妞最近一段时间来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吃饭、大吼大叫的形式越来越多,原本很多能做到的家务也不愿意进行。昨天有点严肃的和她谈了谈,要求她按要求、按质量完成任务

1、早上起来要将地上的鼻涕纸收拾干净
2、先完成作业,再听故事。如果一周内被发现多次违规,将会被断网
3、学习英语时候,不懂的单词要划音节,进行拼读,不要跳过去
4、每日的作业完成后要先检查,再给爸爸妈妈看
5、每天晚上9:30前睡觉,迟到一次扣1.5
6、无缘无故发脾气,每出现一次跳绳800个,如果不跳扣5元一次

小妞最近这样的表现我不太确定是因为发展的年龄段到了,还是因为去周淼森家吃饭受到的影响。上周一次上去观察,小周同学家里吃饭的纪律要求比较松,经常吃着吃着可以跑去干点别的。两姐弟之间也常常以对吼来解决问题。

要求之后再观察下,我跟小妞强调别人家是别人家,我们家是我们家,家庭和家庭之间是不一样的。

感叹就是在低龄阶段,哪怕娃有一定的自觉性,家长该抓的还是得抓。孩子的自觉性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关,大概率不会超越生心发展出超越年龄段的能力。家长该干的活还是得干,帮助娃把习惯打牢

每天都在算账的思思

帐房小伙计

自从这个学期学校开始生本教育以来,老板就开始转型成为了计算器

每天回来都会说今天计划要得几分,然后得了几分,为什么没得分,班里那个组得分高,现在自己小组所在的排名。如果组里的同学没有配合老板的安排去回答问题得分,老板还会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回来抱怨

入队小心机

自从家长会回来告知小妞,第一批入队人选由每个小组内部讨论当选之后,小妞貌似就动了心思

家长会后的第一个上学日,小妞回来就说今天组里讨论了入队人选的问题,据说选了她。我问大姐都怎么讨论的,都讨论了什么问题。大姐告诉我先是选了其他同学,然后姐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如何绑红领巾吗?大家都不知道,大姐说她知道,于是大家就推荐了大姐

听完,觉得孩子们都好纯真啊

第二天遇到小周同学,出于好奇,我问小周同学他们组选了谁入队,是如何讨论的。这时候大姐才告知,之前她们的讨论是组里自己先行组织的。大姐是有多心急啊

家长会及其后续

上周三晚间在和大大散步的时候接到老师的通知,邀请我们周五家长会上分享对思思教育的经验。因为这个邀请,花了一两天的时间来回顾,我们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在这记录下来

一个基本点,两个原则,三个做法

一个基本点:在教育目标上,全家都有着一致意见

两个原则
1、操心恒定原则,小时候多操心,长大少操心;小时候不操心,长大多操心,但不一定能操心有效
2、尊重、平等对待孩子。首先要把孩子当作是个独立于大人的个体,将其视为和大人一样平等的个人。在这个前提下,家长自然就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三个做法
1、家长先要学习。有了态度,再知道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在学科学习上,家长先了解学科的路线图,和学习方法论,这样做到心里有数,心里不慌。在孩子发育特点上,了解一些发展心理学,能知道每个阶段的发育特点,帮助更好的了解孩子
2、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发展的机会。大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尝试的想法。对于孩子一些特别的选择,不要轻易去否定;对于身心发展到合适的阶段,孩子要尝试去锻炼的能力要多鼓励和帮助。小朋友如果能自己做决定,经过练习,发展出的能力,或者能做到某些事情,小朋友自己会有种骄傲感,自己会肯定自己。这种自我肯定很重要,能帮有效的建立自信心,下次再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勇气进行再次尝试
3、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和实现目标。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不代表随着孩子做决定,在大的方向上,大的目标上家长要在幕后掌舵,多与孩子交流,达成一致,帮助孩子树立好目标。(目标该怎么设置,就要看家长的学习能力了)目标的树立要清晰,孩子能清楚知道目标代表的含义。目标树立好之后,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实现目标。将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和孩子讨论,将其细分成为一个个小的,可以执行的内容,与孩子约定好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完成。通过目标的分解,使大而抽象的内容能转换落到实处。

家长会后,继续和老师交流了一下,语数老师对思思平时在校的表现都挺满意,没有特别需要改进的地方。唯一两人提到的共同点是思思上台的时候不够大方,有点过于腼腆。

数学杨老师说,思思在学习上有着极强的好胜心,但是失败的时候又不会生气;有着比较强的自制力,知道边界在哪里,预计以后学习成绩不会差。语文覃老师就说思思已经很优秀了,没什么要注意的了

在南宁和在北京工作的区别

昨天晚上大大从老家回来,又和他详细的聊了聊转换工作的想法

讲到最后讲到南宁与北京两地工作上的区别

在北京,我曾经有两份有让我工作得不那么顺畅的工作,这两份工作的不顺畅,更多是工作内容不合适导致的,在和同事间沟通是没有问题

在南宁,截至到目前的两份工作,工作内容没有问题,更多的是和上级之间的分歧比较大。主要还是管理观念上的差异

这就是北京和南宁的差别

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好的工作

最近新入职的工作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让我不得不开始再次开始思考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才是一个好的工作。在得出结论之前,先让我把现状记录下来

现在在一家上门提供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在看好行业的前提下,我主动联系了公司,申请加入,并顺利的通过了面试。我的岗位是销售主管,由于公司在新展业阶段,一方面既要自己摸索,另一方面还要招募和培训组员。说实话在刚开始的头两个礼拜,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对展业方式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来自对自己是否合适做销售的疑问。在摸索了几周之后,大概的搞清楚了展业的模式,这时候就很淡定了。

在了解业务之后,遇到了和公司管理层在管理风格上的冲突。一方面是管理层的管理风格以口述为主,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和计划性;另一方面,我和管理层对工作和生活边界的定义不一样。公司多次在放假期间要求销售人员制定销售目标,而我的要求是工作和生活是有边界的。最重要的一点差异是我们对工作的理解不一样。管理层每次谈到工作都是指向钱,而钱只是影响工作选择的一个条件而已。更为重要从工作中可以获得什么,满足感是我觉得最为重要的,而满足感又来自工作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的肯定有能力的提升的关系,也有建立良好关系的原因,包括其他。

所以回过头来看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一个好的工作,能带来满足感,能提升自我,能建立良好关系,能有合理收入的工作才是一个好的工作

如果对照这几项要求,这份居家养老公司的销售工作并不是那么理想,虽然行业很有发展前景。作为销售人员,我们就像是外卖行业的骑手,甚至比骑手还要更盲目一些,到处去找隐藏起来的客户。在销售过程中,我们既没有与客户建立太多的联系(申请意愿强的客户,联系仅限于填写申请表以及退回身份证的一两次,没有申请意愿的客户联系都是弱联系),也没有在这份工作中获得提升,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我在考虑更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