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化过快,真的是计划生育的错?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人看来,中国过快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原因就是计划生育。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让我们重新看一下“老年化”这个概念。

什么是老年?也许有些人觉得退休以后就是老年了,退休的人群开始领取养老金,不再工作,不再创造价值。也许还有一些定义,将70岁或75岁或80岁定义为老年。

因为进入这个年龄以后,因为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社会适应上的原因,生活上日渐需要他人的照顾。人从有劳动力的人逐渐变为依靠社会照顾的人,甚至说消耗社会财富的人。尽管老年人在照顾着他们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但是已经慢慢被他的子女嫌弃。说起来很残酷,但是身边历历可见。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老年概念其实并不以年龄来区分,而是以是否仍然能为社会贡献力量来区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虽然廉颇老了还很能吃,但带兵打仗已经很困难,那么廉颇真的老了。

但巴菲特、李嘉诚、比尔盖茨、霍金(如果他还活着)、稻盛和夫……,我们会说他们老了吗?是的,在年龄上来说他们确实老了。但是他们要么创造着巨大的财富,要么正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业,要么通过他的理论影响着世界的人们。他们的力量让我们从来不会觉得他们老了。

那么重新回到老年这个概念。

“老年”,是指不再能创造社会价值,同时消耗社会价值的人生阶段。注意这里用“不再能”,指的是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仍然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样理解这个概念,小孩就不在老年的队列里了。巴菲特等也不在这个队列里。

那么,谁在这个队列里?除了年迈,无法行动、言语、思考的人,大概只剩下没有意愿创造价值的人。其中包括小偷小摸、流浪汉、退休以后不再愿意创造价值的人等等。

当我们这样定义老年这个词的时候,老年人与年龄就没有关系了,那自然与生育率也没有关系。

然后我们重新来看待老龄化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什么?自然不是提高现在的生育率。

解决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是,转变人们的观念,让原来不愿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有意愿去创造价值,或者意识到自己可以创造价值,而且这种创造的过程能给他带来种种的好处。

我们再来说第二点,给“老年”人赋能,这里说的“老年”人,同样是我们之前定义的“老年”人。如何赋能呢?一方面,通过社会的保障,让人们有更好的医疗健康管理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生命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有机会利用这些技术来弥补自己日渐消退或终将逐渐消退的生理、认知能力。人们获得更长的,寿命以及可以创造价值的时间长度。第三个方面,教育需要作出重要的调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等高等教育,教育更大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认识未来即将出现的改变,并帮助人们为未来做准备,帮助人们更大的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应该说帮助人们掌握扩展自己能力范围的能力。首先需要让更多人认识到人的寿命以及创造价值的时长将在未来大大延长。其次这个世界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其发展的速度非常有可能超过我们原先的想象,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象过。那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扩展自己的能力。如果无法不断的学习,那么最终就会因为无法适应未来变化而变成老年人。这与年龄无关。

一次与客户的争吵

今天和客户发生了一次争吵。就争吵本身而言,我并不觉得我自己有什么过错。但是在争吵几句以后,突然发现这次争吵并不是我意识控制的,是带有一点情绪的。

那么,对待客户蛮不讲理的要求时,什么是重要的?

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对客户什么最重要?

  1. 完成实验
  2. 实验的结果有科学意义
  3. 在客户的关键时间点(发论文,毕业,结题,申请项目,评职称,等)前实验

再回到上一个问题:对待客户蛮不讲理的要求时,什么是重要的?

  1. 坚持公司的基本流程,维护公司的基本利益,这是与公司外界交涉的基础和底线。
  2. 从客户的重要利益出发,在维护客户最重要的利益的基础上,与客户交涉。

需要消除的顾虑:担心不恰当的交涉影响客户关系。在获得销售授权的条件下,可以大胆交涉。即便造成客户关系紧张,销售仍然有机会弥补,因此无需过分焦虑。但客户的反应,应该及时与销售沟通。

女儿的观察力

女儿在读绘本时能敏锐地发现了绘本前后人物衣服或肤色的变化。爱人说,虽然女儿见到叮当猫并不多,但是能指出外婆家的叮当猫缺一个铃铛。大概她对叮当猫的观察,就是以前一个同事送给她的一个叮当猫毛绒玩具上。

加上女儿在绘画和手工上的能力,我们总结道:女儿有比较出色的颜色和造型的感知力。

如果女儿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愿意为她付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更多的学习机会。

骑车受伤

清晨在美丽的邕江边骑行。一路欣赏五象新区邕江江边的美景:大小不一的小块浅池湿地,弯曲的小道,各种别致的庭院。

因为早上路上行人很少,所以骑得比较快。虽然已经知道路上有急弯道路,需要减速慢行。但是突然遇见一只白鹭,就在离自己身边不到十米的地方飞行。优雅煽动翅膀真是让人着迷。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在急弯道上。快速转弯必然打滑摔在硬地上。减速停车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仓促间进行,避开了乔木树干,撞飞一盏LED灯,重重地摔在路边的矮灌木丛上。巨大的疼痛让我嗷嗷乱叫。忍着剧痛,爬上路边。休息了很长时间才重新上路。

回到家里检查伤情,才确认肩膀擦伤,后腰撞起两个高大的肿块。

随后两天,每次坐立,都伴着胀痛。继而后怕:若果我撞到树上,大概就手臂骨折,甚至腰部脊柱损伤了。

总结教训如下:

  1. 不要再风景太好的路段骑快车。开车也一样。
  2. 预计到危险处在时,要时刻警惕,不容丝毫的松懈。否则,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40岁的迷茫

我是谁

我想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快40岁了还没有搞明白,想想有点悲哀

想想又还好,已经快40,还没有放弃

近一两年来感受到自己的衰老,有对周围身边事物兴趣的降低,注意力不能持续的集中

想想对比一些在微博上认识的年轻人,可惜了自己过往的光阴

鼓励自己把剩余的日子过好

听看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几点收获

  1.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
  2. “不专一”的发展也可以赢得多维优势
  3. “活在未来”很重要
  4. 不抱怨

第一点,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所以人在做决定要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要考虑成本的问题,尤其当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做过的时候。是否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可以支撑自己去付出学习新事物的成本?

当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时候,我们必须想办法,积累资本,来支付学习成本。

第二点,要与自选择原因,我走上一条曲折的道路,从事不同的工作内容。这种不专一的发展方向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资本的积累。在这方面我是懊悔过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方面的技能,如果能够组合在一起,对自己多维度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认真的考虑,如何去做这样的组合,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点,活在未来,很重要。虽然现实很残酷,我们必须支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和成本,但是一定要活在未来,对未来有所思考,有所准备,才可能为应对未来的生活,积累足够的资本。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了多个方面,资金,还有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点:其实我是一个很抱怨的人。虽然说话不多,但内心里面还是有抱怨。记得以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经常跟爱人抱怨公司的种种同事种种等等。一方面抱怨给身边人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抱怨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之所以抱怨,要么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要么就是因为没有韧劲去承受。

学习什么

学习什么?学习写作,学习英语,学习摄影,学习水彩,学习编程,学习乐器……长长的学习列表下,应该如何高效地学习?

这些学习对我有什么样的意义?

如果我学不会,对我会有什么影响?会有什么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却错过吗?

很多时候,学习效果不好,都因为学习内容似乎可有可无,无关痛痒,所以学习没有用狠劲,甚至不持续。这是我的重要问题之一。

年轻团队

第一次加入这样一个年轻团队——团队中所有人都比我年轻,这个团队够年轻吧?:)

突然发现公司内特别的平等,因为都是年轻人。交流起来,也都没谁会有架子。

年轻有年轻的问题。但如果团队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还不如年轻一点,活跃一点。

中午的时间:漫步、写作、思考

已经有一两个星期,天上一直飘着小雨。加上年底工作繁忙,晚上陪孩子的任务又重,所以锻炼计划一直被耽误。这几天决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处走一走,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同时利用这种漫无目的的散步时间,听完罗胖的演讲。参考罗胖的跨年演讲内容,重新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我会要做这样的预测?是因为我看了李笑来的文章。希望这次预测能力有所锻炼。只有当自己的思想足够自由,了解的信息足够多,再加上一定的预测和反思能力,才有可能预测得准确。才有可能为未来事件做准备。也借着这个时间来把自己以前在电脑上敲打的写作方式,改成了语音输入的写作方式。这几天下来还挺喜欢这种方式。

记录一下。

罗胖跨年演讲听后感

一个人拥有演讲能力是令人羡慕的。演讲的能力需要一些基础能力,包括一定的知识面和思想深度,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语音语速的掌控,临场的表现等。罗胖在他2018到2019年的跨年演讲,把这些能力都表现出来。

2018年,经济不景气,这是普遍的认识。于是很多人都陷入悲观。罗胖的演讲借助逻辑推导,说明无论大趋势如何,都应该并可以努力。演讲振奋人心。

总结下来,主要有两点: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总是不断地给我们新的机会。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也应该埋头苦干,才不会错过。

可以看到两个大的时代趋势:一是,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商业上展示了强大的能力。应该感谢阿里巴巴双11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公开出来,不少自媒体进行解读,让我们,能够通过数据对人工智能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或者认识。

二,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延长了。延长的长度可能比我们一般常识所能意识到的长度还要长很多。所以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有更长的生命时间去完成我们之前觉得无法完成的任务。2018年。有两件事情让我认识到生物医学的强大力量。一件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发展时间并不长,临床药物才刚刚上市,诺贝尔奖就迅速颁发给了这一研究领域。显然评审委员会认识到这一技术的重大影响。另一件事虽然不是好事,但是也许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它仍然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贺建奎的基因编辑人的诞生。这一事件让大众切身地认识到生物技术有可能给人类带来了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负面的,也有正面的、积极的。

2018年,可能是一个低沉的、不显眼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发生的一些零碎的事件,在将来也许显示出巨大的影响,或者是一个大时代的预兆先兆。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得不打开我们的脑洞,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是否存在某些藩篱,还考虑这些藩篱是否已经被新的时代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