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人看来,中国过快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原因就是计划生育。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让我们重新看一下“老年化”这个概念。
什么是老年?也许有些人觉得退休以后就是老年了,退休的人群开始领取养老金,不再工作,不再创造价值。也许还有一些定义,将70岁或75岁或80岁定义为老年。
因为进入这个年龄以后,因为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社会适应上的原因,生活上日渐需要他人的照顾。人从有劳动力的人逐渐变为依靠社会照顾的人,甚至说消耗社会财富的人。尽管老年人在照顾着他们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但是已经慢慢被他的子女嫌弃。说起来很残酷,但是身边历历可见。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老年概念其实并不以年龄来区分,而是以是否仍然能为社会贡献力量来区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虽然廉颇老了还很能吃,但带兵打仗已经很困难,那么廉颇真的老了。
但巴菲特、李嘉诚、比尔盖茨、霍金(如果他还活着)、稻盛和夫……,我们会说他们老了吗?是的,在年龄上来说他们确实老了。但是他们要么创造着巨大的财富,要么正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业,要么通过他的理论影响着世界的人们。他们的力量让我们从来不会觉得他们老了。
那么重新回到老年这个概念。
“老年”,是指不再能创造社会价值,同时消耗社会价值的人生阶段。注意这里用“不再能”,指的是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仍然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样理解这个概念,小孩就不在老年的队列里了。巴菲特等也不在这个队列里。
那么,谁在这个队列里?除了年迈,无法行动、言语、思考的人,大概只剩下没有意愿创造价值的人。其中包括小偷小摸、流浪汉、退休以后不再愿意创造价值的人等等。
当我们这样定义老年这个词的时候,老年人与年龄就没有关系了,那自然与生育率也没有关系。
然后我们重新来看待老龄化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什么?自然不是提高现在的生育率。
解决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是,转变人们的观念,让原来不愿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有意愿去创造价值,或者意识到自己可以创造价值,而且这种创造的过程能给他带来种种的好处。
我们再来说第二点,给“老年”人赋能,这里说的“老年”人,同样是我们之前定义的“老年”人。如何赋能呢?一方面,通过社会的保障,让人们有更好的医疗健康管理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生命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有机会利用这些技术来弥补自己日渐消退或终将逐渐消退的生理、认知能力。人们获得更长的,寿命以及可以创造价值的时间长度。第三个方面,教育需要作出重要的调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等高等教育,教育更大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认识未来即将出现的改变,并帮助人们为未来做准备,帮助人们更大的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应该说帮助人们掌握扩展自己能力范围的能力。首先需要让更多人认识到人的寿命以及创造价值的时长将在未来大大延长。其次这个世界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其发展的速度非常有可能超过我们原先的想象,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象过。那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扩展自己的能力。如果无法不断的学习,那么最终就会因为无法适应未来变化而变成老年人。这与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