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我们应当喜欢上这座城市

5年前从北京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回到南宁。回来之前已经意识到,回南宁就业肯定非常地困难。南宁市特别缺少生物技术产业的城市。

当时,爱人则是在北京的一家外资it企业里面任中国区总监。回到南宁,就业形势可能比我更困难。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5年里,我们面对着家庭的变故、工作的纠结、经济的拮据、孩子成长带来的压力。与很多生活在南宁的人一样,我们或多或少抱怨南宁的产业发展水平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但抛开南宁的种种问题,南宁确实是一个漂亮的城市,有美丽的邕江河畔、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现代化的城市建造。

南宁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可以预期的。

作为城市的一个份子,参与城市的建设也是理所当然的。有机会,有余力,就应该保护南宁的城市环境,参与南宁的文明文化建设,甚至参政议政。

生活在这里,就让我们喜欢上这座城市吧。

生物学科研道路的生与死

今天和一位生物学博士聊生物学科研的事。这位生物学博士从医科大毕业,应该说对生物学科研有相当的了解。

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的科研人员比较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实验结果和文献上的不一致。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来,别人能做出来?

这位博士说,经常重复不出来别人的结果,甚至结果和别人的结果相反。解决的办法就是重复很多遍,最后选择与别人结果一致的结果来写论文。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第一篇论文就是错的呢?所有的后来者一起跟着错?

如果都是这样做科研,真的就做“死”了。

要在生物学科研的道路上,“活”下来。只有不断地创新,走来别的人前面,不要跟随模仿。有自己的路径,一直走出去,不断地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遇到与别人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要么找到自身问题的原因,要么质疑、反驳别人的结果。但这样的情况,只能是在自己的道路上,搂草打兔子的事。它不是在科研道路上“活”下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