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1、负责
2、干起活来不偷懒
3、肯动脑
4、愿意坚韧的时候坚韧
缺点
1、没进取心
2、不积极,不主动
3、行动力弱,有想法没有行动
4、不够坚持,有想法没行动,有行动不坚持
中性
1、爱幻想
2、会花不会赚(也许某天会花也是个赚钱的技能)
优点:
1、负责
2、干起活来不偷懒
3、肯动脑
4、愿意坚韧的时候坚韧
缺点
1、没进取心
2、不积极,不主动
3、行动力弱,有想法没有行动
4、不够坚持,有想法没行动,有行动不坚持
中性
1、爱幻想
2、会花不会赚(也许某天会花也是个赚钱的技能)
车库门口养着几盆月季,除了日常的浇水就没有再尽过照顾的责任
今天有两个放了学的小学生专门来到花盆前,两人小声细细说着,那个花好看,那个有花骨朵
之前开得盛的时候,也有路人来拍照
只要是有一点点的美,总是会有欣赏的人
不是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子女全部。除了“父母”这个角色,他/她还是儿女、朋友、亲戚、员工、自己……。不同的角色都要求其付出不同数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大部分的我们实际上为“父母”这个角色付出的也许只是10-40%之间资源——10%左右的时间,30%左右的金钱。
我们对子女的期待往往是100%的。我们期待子女勇于尝试他/她的众多可能性,期望他/她有所专长,但其他方面又不落后。我们经历过的坎,期望可以告诫子女;我们承受的苦,子女最好可以早早就避免。因此,父母心头压上沉重的负担。
年轻的父母从下定决心“做父母”时,就开始学习/思考如何“做父母”。我们这一代在育儿方面彻底地背叛了我们的父母——走向科学育儿的道路。我们从众多育儿书籍中学习,关注网络上的育儿网红。换句话来说,我们在自学育儿。
压力和未知必然带来内心的纠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放自己,建立信心,做好父母呢?
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知识、技能、情绪,都无法涵盖新一代成长面对的无限可能。父母应该对小孩有信心,相信在自己偶尔犯错时,小孩有能力去纠正、弥补、包容我们的错误。作为父母,也有时间帮助孩子消除过往的消极影响。
众多育儿书籍和大V们教我们很多育儿的细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特质的小孩,都有不同的教育指导。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有时觉得难以学习、难以掌握。善于总结,才可以化繁为简,轻松面对。要总结的,就是我们教育中的准则。
在我们的大脑里,“爱”很难与“规则”关联在一起。我们不在这讨论什么是“爱”。这个话题太大。为人父母,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成长。除了吃好,睡好,还要让孩子成立为独立、完整的人。那就需要“规则”:吃饭要认真,不能边吃饭边看电视;请求他人帮助,要使用礼貌用语;入睡前,要收拾玩具……等等。提出规则,认真执行。在规则之内,就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如果需要新增规则,需要与孩子明确。
规则,帮助孩子成长;自由,帮助孩子发展。
小孩心里非常明白,只要耐心和他/她说明白。哪怕小孩不能彻底明白,很多情况下,小孩都会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所以不要说“他/她哪里懂?”,不要太担心孩子犯倔。
协商,帮助孩子理解取舍和交换。
某一天,我突然反省,是不是我太关心小孩子了?小孩自己玩,大可给他/她更多的时间独处。进入小孩的房间,试着先敲一门,问是否可以进去。分清楚哪些是小孩的事,哪些是大人的事,哪些是小孩的情感,哪些是大人的情感。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怕是最亲密的人,才有利于个人的独立发展。
周末,懒人的一家,经历了阵阵心理挣扎,中午11点迈开走向青秀山的步伐
习惯的力量太强大,懒人实在不愿意动,刚一进门就坐到长椅上歇了快一个小时,中间吃了顿简单的午饭
秉持着花了门票不走吃亏的想法,懒人终于要动起来了
友谊长廊很长,走着太阳也不晒,还了解到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概况,不错
出了友谊长廊,有一大片陆地拓展区域,这成了小朋友的海洋,大家爬上爬下不亦乐乎。思姐这平时扭扭捏捏的小妞也出乎意料的爬了起来
爸爸来了几次青山,都没去过龙象塔,这次决定爬一爬
从陆地拓展区到龙象塔中间有好几公里,我们没有坐车,一家人晃晃悠悠的走了过去。小妞还是挺厉害的,在一根威化饼的鼓励下,虽然口头不停的喊累,但也步履不停的和我们走到终点,而且还能很欢快的跑步。
刚从陆地拓展营出来的时候,心里想着是走到龙象塔小妞和爸爸上去就好了,我在塔下等着。走着走着整个人就兴奋起来了,心里感觉爬个9层塔轻松得很,最终轻轻松松的上到顶
没想到的是龙象塔仍然是南宁的制高点,摩天楼仍然是小不点,以前看到的土山现在都已经成为五象新区的栋栋新楼
小朋友进入了角色扮演时间,常常拿着自己的小动物过家家
常常搭起积木,拼起了乐高,问我知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可怜的我想象力贫乏,只能搜肠刮肚的按正常的事物推测下,而这种正常的思维限制了我和小朋友的交流。常常在她说出她做的东西的名称后,我就不知道该如何再接下去了,因为我那方方正正的思维里就没那个东西,或者觉得太不像了
我觉得是我出了问题,被限制住了。很高兴的小朋友的还在发散中,可惜的是我不能陪着她一起天马行空
刚刚开学两天,遇上东盟博览会,小朋友放假2天。正好遇上我最近生病赋闲在家,和小朋友闲闲散散的,不催她干这干那。
早上起来抱抱,亲亲左边再亲亲右边,亲亲上边再亲亲下边,我俩互相轮着亲来亲去,小朋友笑哈哈
做点大家都喜欢吃的早饭,小妞直高兴的竖起大拇指表扬我,好吃好喝
早上小妞要陪我去医院换药,然后我们再去公园走走,吃完午饭回家睡个午觉
别光顾着按着进程表催着小朋友干这个干那个,多抱抱,多聊聊天,小朋友之后很大可能会快快的去把自己要做的时候做掉,效果反而比催催催更好
自从7月开始跑医院开始,特别是做完病理之后,身体上的确有不舒服的地方,每天跑医院
休息的时候的时候比较多
那种颓废,自己不知道能有什么用的感觉又开始回来了
自从被发现曾患CA
老人家隔三差五的端着汤汤水水上来
有时候关心也是种压力
吃完5付中药后,主任计划着让我出院,在家自行换药,定期去复检就可以了
从发病到现在计划出院已经2个月,办理入院手续也有2个礼拜了。这两个月的感受到了折腾、无奈、还有担心
最开始发现有肿块的时候就到医科大最好的医生处就诊,曾医生开了B超,但不能确诊,建议做病理,但是病理要6000元左右,对于现在的经济状况并不便宜。询问医生是否是必须的,大哥说要不想做就观察下半个月
半个月后在换了个医生看下是否有不同意见,又开了个B超,这个时候B超已经能看见化脓了,但不能排除CA,曾医生看B超判断是肉芽肿性乳腺炎,还是建议病理
同意做病理,到住院部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肿块变红、变凸起,摸着有发热的感觉。中间一直有去学游泳,然后肿块开始有了小豁口,会流水出来。考虑到肿块变化越来越差,在门诊做了病理,绑绷带两天。
两天后解除绷带时候,原来凸起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大创面,表面上都是腐烂的脓肿物。周边的肿块曾医生说要吃激素
在网上查询后,有点担心激素的作用,特别是看到上海红房子医院的宋晖大夫的咨询,更推荐外敷和中医结合。选择变更到中医院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病理结果还没有出来,还是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想到还有癌变的可能性,还是有些难受的
中医院入院后做了全身B超,抽了各种血,还有病患部位的核磁共振,花了一礼拜的时间,中间隔天换药,没有任何治疗。第二个礼拜带给主任看,开了5付中药,隔天换药。
实际上也没有做太多的治疗,不确诊的过程和不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让人难过,每天跑医院也很累
做个病人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