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多年第一次作为一个销售,记录下某些时刻的心态
一般自己出单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如果自己出单多领先,更多的是看领先多少,别的组和自己的差距有多少。如果别的组出单,有时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是觉得有单出是好的。另一方面又觉得啊,距离又近了一步,要不别出了吧,哈哈哈
这多年第一次作为一个销售,记录下某些时刻的心态
一般自己出单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如果自己出单多领先,更多的是看领先多少,别的组和自己的差距有多少。如果别的组出单,有时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是觉得有单出是好的。另一方面又觉得啊,距离又近了一步,要不别出了吧,哈哈哈
好久没有来记录了,最近这几天又有了记录的冲动,可是坐到电脑前的时候又忘记当时想记录的是什么:)
今天做治疗的时候和苏毅医生聊了聊康复的问题。按照大哥的说法如果发生了不幸,那么康复的黄金期在2年内,特别是头半年。大哥说南宁的这几个大医院的康复科都还是可以的,落到具体的就看是谁给做了,肥田有瘦牛;瘦田也有肥牛:)
明天再和大哥聊聊什么情况下需要康复,以及康复的种类
眼前的无奈和苟且总能让人急于改变现状,希望迅速学会新的技能。但总是事与愿违。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可以学以致用。而且需要的是非常投入的两三年。现实的情况让人无法把时间完全投入到学习上。
但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只要坚持不移地学习,2、3年的时间足够了解一个新的领域,4、5年的时间足够让人熟悉它,7、8年的时间可以精通。
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两个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是舞踏。也许日本在选择以舞踏作为开作为开幕式的呈现形式时,并没有考虑好它呈现效果的问题。通常舞踏都是近距离观看的。在远距离的电视直播面前,观众往往看不清楚舞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日本在对死亡的思考上,有其独特的文化。而舞踏也可能是日本比较独有的艺术形式。中国主流媒体(包括自媒体)并不了解这种艺术形式,对奥运会开幕式的介绍上,缺少对舞踏艺术形式的解释。
二是让新科大满冠得主、混血儿、年轻的大板直美点燃主火炬。老年化的日本在鼓励、认可年轻人和多元文化。
最近从XX康的长护险公司辞职。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使我来考虑一个问题,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最开始选择去XX康工作,一方面是需要有收入,另一方面是看好养老行业的未来,同时想转行销售
说实话,待遇在南宁还算是可以,底薪有4500,如果展业顺利,一年后也有万把块一个月,有五险一金。但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基于几个考虑。
1、这个销售工作,对于个人而言,能力没有提升。这个工作的难点在于找到客户,只要找到客户,分清客户的类型,很快就能判断是否可以签单。难点在于找到客户,经过摸索已经基本能找到客户的方法。但对于个人而言,每天都是重复,没有新的能力提升
2、基于这样的展业模式和有限的存量客户,销售人员的作用大约在展业的前两年,之后销售的职责更多由服务人员承担了
在这份工作当中,我找不到工作带来的满足很成就感,每天都在单调重复,找不到工作的意义。由此开始观察其他类型的工作,发现有好多也许一直不能带来满足感或者意义,比如房产销售、麦当劳的基层员工、清洁工,好多好多类似的工作,都是工作出卖时间换取报酬,对于个人的发展并不一定能满足
所以,再找工作应该找什么样的?能同时满足薪酬、技能发展的需求
昨天晚上大大从老家回来,又和他详细的聊了聊转换工作的想法
讲到最后讲到南宁与北京两地工作上的区别
在北京,我曾经有两份有让我工作得不那么顺畅的工作,这两份工作的不顺畅,更多是工作内容不合适导致的,在和同事间沟通是没有问题
在南宁,截至到目前的两份工作,工作内容没有问题,更多的是和上级之间的分歧比较大。主要还是管理观念上的差异
这就是北京和南宁的差别
今天和一位生物学博士聊生物学科研的事。这位生物学博士从医科大毕业,应该说对生物学科研有相当的了解。
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的科研人员比较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实验结果和文献上的不一致。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来,别人能做出来?
这位博士说,经常重复不出来别人的结果,甚至结果和别人的结果相反。解决的办法就是重复很多遍,最后选择与别人结果一致的结果来写论文。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第一篇论文就是错的呢?所有的后来者一起跟着错?
如果都是这样做科研,真的就做“死”了。
要在生物学科研的道路上,“活”下来。只有不断地创新,走来别的人前面,不要跟随模仿。有自己的路径,一直走出去,不断地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遇到与别人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要么找到自身问题的原因,要么质疑、反驳别人的结果。但这样的情况,只能是在自己的道路上,搂草打兔子的事。它不是在科研道路上“活”下来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录组学习,初步了解了转录组的基本分析流程。现在理解到的生物信息学的用处:
1、利用生信工具解决生物学问;
2、发展生信工具本身。
第一个用处,包括很多方面:基因组、转录组(包括当下热门的与流式分选相关的单细胞转录组,新兴的空间转录组、RNA甲基化测序)、SNP等分子标记,还有蛋白质组、代谢组。一方面,尽可能读取生物大分子的序列;另一方面,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大分子差异。
第二个用处,包括:算法的创新和优化、拼接和分析工具包的优化和使用流程的优化。
两个用处,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生物学、数学(算法)、统计学都涉及到。数学(算法),对我来说难度太大,大概只能了解个大概。统计学知识肯定得补。
生物信息学的用途广,涉及的软件也多。现在比较熟悉的用途是表达差异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先熟悉起来,再考虑进一步在哪方面深入学习。
通过生信技能树的培训,学习了一些linux操作、R语言,还有一部分没学完,需要学习完,把转录组的基本流程走完一遍。从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来看,python现在应用和发展前景都不错,所以我计划从python入手学,利用这门“胶水语言”把linux和R语言一起串起来使用。
python的数据分析重点要掌握几个包:Biopython、numpy、pandas、matplotlib。看起来Biopython是主体,可用于fasta等生信大文件操作,完成一些linux的功能,或者利用linux的bash语言。numpy,顾名思义,是个数据统计的大包,应该不仅应用于生信,而是广泛应用于数据统计。pandas是统计分析的包。matplotlib,是一个绘图包。
学习用python做生信分析,要熟悉python,不在话下。近期目标是尽快走一遍基本流程,把这4个包熟悉一下。
同时,要多看纯生信的文献。至于怎么省劲地找到纯生信的文献,先依赖生信相关的公众号推荐吧。
每天看到小妞没有怨言的早起,开开心心的上学,中午回来会再学习一段,晚上认认真真的做作业
做为大人看着小小的孩子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一定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做为大人凭什么可以咸鱼着。难道我们不应该也努力吗,至少和孩子一样努力着
最近因为要买房的原因,刷了几个人情借了几十万。说好最快要两三个月后才能还
刚才中午其中一个朋友微信上问我在嘛,当下心里一惊,这么早就开始来要还款了嘛:)房子手续还没有办下来,申请还没有申请得,真要还款手上这点钱要怎么安排才好,一不留神想了这么多
朋友下一条微信过来,说只是想找我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