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石珍家吃饭的时候,小姑娘冲着妈妈踉踉跄跄的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连着两三个碎步就冲了过来
小朋友还发展出了倒退着下楼梯还有下床的技能。从高处下落的时候,会把一只脚落下,再将另一只脚下落
昨天在石珍家吃饭的时候,小姑娘冲着妈妈踉踉跄跄的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连着两三个碎步就冲了过来
小朋友还发展出了倒退着下楼梯还有下床的技能。从高处下落的时候,会把一只脚落下,再将另一只脚下落
111年来,美国农业部共发布了六代膳食营养指南,最新一代“MyPlate”,科学、简单、实用,被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力推。
相比之下,很多中国家庭仍按传统习惯喂养孩子,重口味、轻营养,对儿童膳食平衡缺乏科学认知。
其实,中餐完全能做出符合21世纪健康标准的儿童营养餐,而且,按照“MyPlate”的理念,还超简单、省时间,聪明的妈妈们快来看看吧!!
怎么吃才营养?
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个老问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膳食指南出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文集》(《Hippocratic Corpus》),其中提出了冬季和夏季两种食谱。时至今日,世界卫生组织及全球数十个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营养指南。
早在1894年,美国农业部就发布了由Wilbur Olin Atwater制定的第一代营养指南,此后又先后发布了“基础7”(Basic 7,1943–1956)、“基础4”(Basic Four,1956–1992)、“食物金字塔”(Food Guide Pyramid,1992–2005)、“我的金字塔”(MyPyramid,2005–2011)等四代营养指南。
2011年,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美国农业部一起发布了第六代营养指南——“我的餐盘”(MyPlate),并建立多语种网站,通过动画、歌曲、游戏等手段,特别针对儿童,倡导“四格餐盘、五类食物”的科学膳食观。
比之以往用卡路里、克数说明的膳食指南,MyPlate非常简单,很好实现,只要按比例搭配每顿饭,就能保证孩子的健康营养,尤其适合职业妈妈。
就像图中显示的一样,孩子每餐应摄入,30%的蔬菜、30%的谷物、20%的水果、20%的蛋白质,还有等同于一杯牛奶分量的奶制品,可以是牛奶,也可以是酸奶、奶酪。
需要注意的是:
相比之下,中国孩子常见饭食的营养成分明显存在以下不足:
以下十招,能在不改变中餐口味的前提下,让宝宝吃得跟美国孩子一样营养:
原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AwMzA0Nw==&mid=225667893&idx=1&sn=b8a61586e7edcd6c49dca570f5eee8d3&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内容总览
1.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乳制品摄入是如何建议的?
2. 幼儿每日应该喝多少奶?
3. 婴幼儿该喝那种奶?
4. 什么时候应该开始使用杯子喝奶(停止奶瓶使用)?
5. 如何保护婴幼儿的乳牙?
6. 婴幼儿的钙需求是多少?
7. 长效保存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8. 豆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9. 羊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10. 椰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11. 鲜榨果汁,调和果汁饮品,饮料,茶,咖啡等饮品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乳制品摄入是如何建议的?
在6月龄之前,母乳(或者配方奶粉)是唯一的食物;6月龄至周岁,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依然是最重要的主食,同时食用一定量的辅食;在一周岁之后,固体食物渐渐取代乳制品成为主食,但是,乳制品在婴幼儿的饮食结构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乳制品(比如牛奶,奶酪,酸奶等)富含钙元素,且较植物源性钙元素易吸收,对婴幼儿的骨骼和牙齿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乳制品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周岁后,可以选择普通全脂牛奶。两周岁后,可以选择普通低脂牛奶。周岁后,配方奶粉不是必须。周岁后,可以坚持母乳喂养至两周岁或更久1。
幼儿每日应该喝多少奶?
周岁前,基本原则是按需喂养。如果存在体重方面的顾虑(过胖或者过瘦),需要注意纠正和调节喂养方式。婴幼儿的体重过胖或者过瘦或者增长速度不合理,需要根据自身体重状况来评估,而不是与其他婴幼儿比较而得出结论。对于0-2周岁的幼儿,建议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长曲线(2006年版本)来评估生长状况。体重在第十至第九十百分线之间均为正常体重,如果婴幼儿出生后随着某一条生长曲线稳步增长即为正常。
周岁后,幼儿每日摄入1.5标准量的乳制品。一个标准量的乳制品为:
对于周岁后的幼儿,每日奶摄入量不应该超过500毫升。因为摄入过多的牛奶,会导致幼儿对其他食物的摄入减少,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比如:缺铁),自主进餐意愿不大。
周岁后的幼儿,无需任何形式的夜奶。
婴幼儿该喝那种奶?
周岁前,母乳(或者配方奶粉)是唯一安全和合适的奶。
1-2周岁,普通全脂牛奶(或者配方奶粉)。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是4%。
2周岁之后,普通低脂牛奶 (或者配方奶粉)。低脂牛奶的脂肪含量是1-2%。
经过巴氏消毒(通过加热的方法杀灭细菌)和均脂处理(牛奶里的脂肪颗粒均匀分布,不会漂浮在最上层)的在售牛奶,都是适合幼儿饮用的安全牛奶。
什么时候应该开始使用杯子喝奶(停止奶瓶使用)?
六月龄之后,即可开始锻炼使用杯子。在杯子里放少量的母乳,配方奶或者煮沸后的白开水来练习。无需购买特殊的练习杯子,普通小杯子即可。
周岁后,奶瓶便可以逐渐戒断,使用杯子喝奶。
这样建议的原因是,过于长久的使用奶瓶喂奶会增加龋齿和耳部感染的风险,而且也可能降低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从而导致营养失衡(比如,缺铁)的风险增高。
如何保护婴幼儿的乳牙?
依赖奶瓶入睡的宝宝,有很高的龋齿风险。为了防止龋齿,建议的生活习惯有:
幼儿的钙需求是多少?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钙,因此只能通过食物摄入钙质。饮食中的钙质主要来自乳制品,包括牛奶,芝士和酸奶。钙是人体强健的骨骼和牙齿的重要保证。幼儿生长旺盛,因此钙的需求也很大。
对于婴幼儿,澳洲当前的相关推荐为:
细心的网友应该能够发现,澳洲当前对0-12月龄的婴幼儿,仅提供每日适宜摄入量,而并没有提出钙的每日推荐摄入量。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对于0-12月龄宝宝,目前无法推荐每日摄入量。数据里显示的每日适宜摄入量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得出的:临床上,对健康宝宝进行统计和观察,获得这些宝宝每日母乳或者配方奶摄入总量,然后再根据母乳或者配方奶里的钙含量,计算得出的这些健康宝宝的每日钙摄入量。这些健康宝宝提供的数据,综合平均之后,便是大家看到的澳洲官方推荐的0-12月龄婴幼儿每日【适宜摄入量】。
因此,对于0-12月龄的健康宝宝,如果母乳或者配方奶摄入量和体重增长理想,那么家长们完全无需担心缺钙,更不需要购买钙剂额外补充。
适宜摄入量也好,推荐量也好,都是一些很抽象的数字,如果要应用到实际操作,那么还是需要具体到食物。一杯(250毫升)全脂牛奶,大约含有165卡路里热量,9.5克脂肪,8克蛋白质和305毫克的钙。低脂牛奶与全脂牛奶所含的钙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脂肪含量不同,也从而导致所含热量不同。因此,对于1-3周岁的幼儿,如果能每日实现1.5标准量的乳制品摄入,那么完全可以达到每日推荐钙摄入量,家长们也无需担心缺钙,或者额外购买钙剂补充。当然,对于1-2周岁幼儿,需要饮用全脂牛奶;2周岁以上的幼儿,可以饮用低脂牛奶。
长效保存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保久乳(long-lifemilk)和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奶与鲜奶的营养价值相当,只是这两种奶在加工过程中应用了特殊工艺,从而帮助实现长久保存,但是它们的营养价值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可以作为鲜奶的替代品饮用。需要注意的是,长效保存奶,一旦开罐之后,则不再“长效”,需要放在冰箱里冷藏,并在短时间内饮用完毕。
豆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澳洲,都有很多家庭喜欢饮用豆奶。如果用豆奶代替牛奶,那么必须要保证是钙加强的豆奶(至少达到每100毫升含100毫克的钙)。没有钙加强的豆奶(比如,家庭自制豆奶),不建议给婴幼儿饮用。
豆奶也好,牛奶也好,对于周岁以后的幼儿,都只是健康饮食结构中的一部分,而不可以作为唯一的或者主要的食物。周岁以后的幼儿需要均衡饮食,从而保证各类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
羊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羊奶和牛奶的营养价值上相似。但是,相比较牛奶,羊奶里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比如叶酸。因此,周岁后的幼儿,如果只饮用羊奶,那么需要注意平时饮食里包含其他富含叶酸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水果等)。对于极度挑食,且只愿意喝羊奶的幼儿,可能需要考虑额外补充叶酸。
椰奶可以给婴幼儿喝吗?
椰奶不可以作为牛奶的替代品,仅可作为饮料偶尔给周岁后的幼儿品尝。
椰奶不可以作为牛奶的替代品的理由包括:
鲜榨果汁,调和果汁饮品,饮料,茶,咖啡等饮品可以给幼儿喝吗?
相信很多家长都认同婴幼儿不可以喝调和果汁或者其他饮料。对于纯果汁或者家里自制的鲜榨果汁,大家的观点则不尽相同了。其实,即使是鲜榨果汁,即使是自己家里做出来的,也不提倡给幼儿经常饮用。
婴幼儿不需要饮用纯果汁,调和果汁饮品以及其他饮料。 饮用过量的果汁,可以导致幼儿腹泻,也同时会增加幼儿龋齿和肥胖的风险。如果家长希望给幼儿饮用果汁,那么建议讲鲜榨果汁兑水(一半水一半果汁)。对于周岁后幼儿,每日不可超过125毫升的稀释果汁。另外,喝果汁时,使用杯子,而不是奶瓶。
茶和咖啡也不可以给幼儿饮用,因为茶和咖啡里含有的营养元素很少,但是咖啡因含量较高。咖啡因会影响身体铁的吸收,同时也可能影响婴幼儿的睡眠。
对于周岁后的幼儿来讲,必须的饮品为:1)牛奶(每日不多于500毫升)。2)水(最佳的水是:自来水直接饮用或者煮沸后的自来水;无需考虑任何商业包装的特殊水)。
以上内容,应该差不多把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都涵盖了,希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果有遗漏的地方,请大家见谅,也欢迎大家补充。这篇就写到这里,感谢阅读。
原链接:http://weibo.com/p/1001603854007947934893
某一天,爱贝睿育儿俱乐部群里聊起小朋友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位妈妈有点儿焦虑:“我娃就是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怎么办呀?”
小编将问题转述给陈忻老师,她的第一反应是:“这家孩子多大?”
小小孩就是不爱跟别人玩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但要帮助孩子与同伴交往,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同伴交往发展的大致过程。
孩子要游戏,父母做准备
我们了解了这样的发展过程,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更好地去帮助孩子。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我们请小朋友来家里玩的一些准备也不一样。
邀请的人数合适。我家孩子一两岁的时候,通常只请一个小朋友。对一个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和一个小朋友一起玩比和多个小朋友一起玩要容易。
当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能安排一些比较适合多个小朋友的活动,效果就比较好。比如画画、过家家、看医生,去商店买东西等等。在这样的游戏里,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个角色,有利于他们融入。
玩具的种类和数量恰当。玩具的数量不要太多但是也不能太少。玩具的数量会影响孩子互动的方式。玩具太多,孩子们各自玩自己最感兴趣的玩具;玩具数量太少,那就会引起孩子之间抢玩具起冲突而不是合作地玩。
相同或类似的玩具能推动孩子和别人一起玩。如果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可以安排一些同一个主题的玩具。这样两三个孩子可以就同一主题玩上一段时间,也有利于他们互动。
爸爸妈妈来上阵,帮助孩子一起玩
父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想一想,如果你感觉你的孩子不善于和他人交往,通常他们的困难在哪里?是什么阻止了他们和别人互动?
父母只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帮助孩子,一定会看到进步的。
做“介绍人”,引孩子进入互动。如果一个孩子比较内向或者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发起互动,或者在发动交往的时候比较容易放弃。父母在合适的时候自己加入一个集体活动,然后让孩子扮演一个角色,带动别的孩子与这个孩子互动,最后自己退出。
孩子们在玩过家家,兜兜一时加入不进去。妈妈就找出来一个工具箱,她带着工具箱和兜兜,假装敲门:“你好,听说你们的洗衣机坏了。修理工来修理洗衣机来了。”这样,她帮助兜兜找到了一个角色,给这个过家家的游戏加入了新的元素。
两个小朋友在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妈妈可以教一个没加入进去的孩子:“你愿意做一个新病人吗?”然后跟医生说:“你今天很忙啊,又来了一个新病人。问问他哪里不舒服?”这样,就把这个孩子介绍到这个游戏里了。
做“推动者”,帮孩子维持互动。有的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或者话不是很多,不能和小伙伴你来我往把对话进行下去。一旦“介绍人”退出游戏,很快他们又会回到游戏外。那就需要父母在其中当个中介,鼓励其他孩子和这个圈外者对话和游戏。
比如,几个孩子在一起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一个小朋友说:“昨天爸爸带我去看玩具总动员了。”毛毛爸爸说:“真巧,我们昨天也去看了。毛毛,你不是最喜欢其中的有一段吗?你讲给青青听吧。我觉得她也一定会喜欢的。”这样就给毛毛创造了一个加入谈话的机会。
在家和孩子预习。有的游戏有一定的规则,爸爸妈妈可以在家和孩子玩这个游戏,熟悉规则,那么,等孩子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
比如过家家的游戏,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玩,分配角色,理解这些角色都要做什么事。这样下次孩子和别人一起玩,会更好的理解规则,理解角色并执行这些角色的任务。这样孩子会比较自信,而且说不定还可以来担任分配角色这样的“领导”角色。
有的游戏需要孩子具备一些能力,比如跳绳,打乒乓球,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经常玩这些游戏,让孩子多加练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水平,这样,孩子在人群里的受欢迎度也会提高。
给孩子安排一些特别的角色。在集体活动中,有些孩子能力强一点,有些孩子能力稍差一点。孩子们常常有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不爱和平时感觉能力差一些的小朋友玩。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并且安排孩子一些特别的角色。
请几个小朋友来家里玩。他们想画画。妈妈可以安排一个社交稍差的孩子,给他分配任务,来发彩色铅笔,并且给他一个管理员的角色,每个孩子需要其他颜色的笔,要把自己不需要的笔还到他这里,然后领一支需要的颜色的笔。这个角色让孩子们觉得他有能力,会管理。
如果孩子们在玩开火车的游戏,可以安排社交稍差的孩子当司机。司机有人当了,怎么办?那就让他当卖票的。卖票也有人卖了,那就让他报站名。总之,给他创造一个比较特别的角色。
小结
原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UyODQxOQ==&mid=211274956&idx=1&sn=3b74f2bfcd760f820e8fc1a8dd927c1a&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摘录一些其他爱分享、有实战经历的麻麻和砖家的意见,供学习参考
原来脾气温和友好顺从的宝宝,脾气变大,稍有不顺就哭闹;拒绝家长对日常生活的合理安排(吃饭睡觉洗澡);喜欢动手拍打其他小朋友;喜欢抢玩具;对自己的活动空间特别敏感,一旦有小朋友接近,就尖叫愤怒,甚至有攻击性行为。“我的宝宝怎么了?”—陪伴宝宝度过自我意识敏感期的一点实际经验和技巧
思思已经快11个月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表现出来。因此和我们的互动过程 让我们感到更有趣了。
现在思思在幼儿园午觉睡得早,12点多久开始了,一般不到3点就醒了。晚上回家和我们吃完晚饭、洗完澡,到吃妈妈的时候就已经困了。
有一天晚上,思思在吃妈妈的过程中累到将双眼闭上了。这时候放在妈妈身后用来看时间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震动了一下,这个时候思思突然张开了眼睛,一个骨碌自己就爬起来了,然后不停前后左右的张看、寻找震动源。大约持续了30秒,思思小朋友没有找到,失望的自己躺了下来,用小嘴拱开妈妈的衣服,继续吃上妈妈:)
每次看到喜欢的电视剧时候,都会被其中的男猪脚吸引。无论男猪脚是否帅气,但至少有一点特质会吸引到你, 磁性的嗓音、呆萌的气质、迷人的风度,要是集合好几种元素于一身,那就讨厌自己不是剧中的女猪脚,只好自己煲猪脚幻想一下了
家有小友,吃玩都很很好 ,唯独睡觉一直是我们头疼的问题
刚出生时候,小朋友经常吃着奶就睡过去了,或者抱抱就好了。半个多月因为黄疸住了院,出院后接着患上肠绞痛 ,因为气体排不出来,常常疼得哭出声来。那段时间小朋友难受,大人要夜里陪着,也煎熬得很。
因为初为人父母,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带宝宝。思思出了肠绞痛 一直到快3个月的时候,白天一次只能睡很短的时间,一次45分钟左右 ,那时候我们还不懂什么叫做接觉。后来慢慢学习宝宝的睡眠知识 ,知道作息规律,知道接觉,知道自主入睡。曾经尝试过两次,小妞哭到吐,从那之后就不太敢,等孩子再大一些。哪怕要抱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入睡,我和孩子爸爸也坚持下来了
思思一天天长大,入睡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从以前的一小时到现在的十多分钟。最近爸爸还能不用抱,用声音安慰入睡。在爸爸成功榜样带领下,我也尝试了同样方法。孩子睡不着,哭了,没气力了也挣扎着爬起来,挪向我。边挪边哭,边哭边叫妈妈。我把她抱起来,轻轻的拍着她的背,直到安静下来。根据学习的方法,我再将她放下床;孩子马上哭起来了,哭声更大,包含着委屈,不理解和伤心。这次就很难安抚下来,我心都碎了,和宝宝说,思思别哭了,妈妈不是不要你了,妈妈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你长大,不再需要妈妈的陪伴了。只是你现在还不会自己睡觉,自己会睡会就不用爸妈哄,困了就可以自己休息下。
在和她说话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已默默的做好了陪伴她的准备,虽然这些从未在我的意识中出现过
坐地铁隔壁是两位45+的中年人,两人交流着工作,慢慢就变成微店开设指导。其中一个说没做推广就卖出好几本文艺书。移动生活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