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干净,有文化气息

海门是南通的一个县级市,和上海几乎隔江而望。

从上海浦东机场上绕城高速,再上沪陕高速,穿8.9公里(网友发的数据)的长江隧道,崇明岛,跨江大桥,再沿江路走一段就进入海门市。

沿路看到棋盘式的水系,惊讶地想“为什么这么笔直?是谁在什么时候开凿了这样的水系?”水系干净,未见塑料垃圾。部分水系还搭着木制的平台,方便登船。

经济发达的海门市有大量农田,没有看到丢荒的。相反,农民惜地,小块的农地也种上油菜。

海门制造业发达。村落里散落各种工厂。当我看到路边小村子有一家陈列整齐、装修考究的服装店时,十分惊讶。

进入海门市区,干净、漂亮,绿化景观做得细致,道路平整,十字路口装有自行车等待遮阳棚。坐车穿过一片生活区时,发现河边的护栏都是石材做得,柱头上刻着小狮子。一下子就把杭州的感觉带给我了。

出差游记:遵义

从重庆坐高铁到遵义。只要一个多小时。对比从成都去九寨沟的路上光秃秃的山,重庆到遵义的山上都长满了灌木还有红色的野花。

从遵义站出来,路边的绿化还是相当不错的。进入老城区以后,发现遵义与重庆有很多相似,同样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城市,一个应该能看到很多革命气息的城市。

在遵义可以看到自行车。但是没有共享单车。自行车也主要出现在高校里。

饮食方面,遵义柔和了重庆、云南、贵州的各种小吃。水果店上可以买到攀枝花的樱桃、云南的枇杷草莓、广西南宁武鸣的沃柑、广东四会的沙糖桔。可见其物流的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低。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坛装的贵州酸。

遵义这个城市并不大。但是遵义开发一个新区,叫新浦。医院、学校、政府都往这个新区搬。新区离老城区非常的远。在我们坐车的半路上能看到荒山,小块的菜地。还有大量房地产开发。可见,市政府强力促进新区开发。看报导说,前任市委书记曾提出要再造五个遵义。大概也得益于原来的遵义并不大,所以能说出这样的“宏大规划”。

因为近年来遵义的发展以及遵义交通规划的变化,手机上的地图已经很难指导你如何到达某个目的地。所以打听这种原始的出行方式,在遵义非常的重要。要考验你跟陌生人交往能力和礼节了。

出差游记:重庆

第二次来重庆。重庆是一座山城。所以很难看到自行车。当我听到有人在重庆骑自行车上班的时候,我心中有由衷的敬佩。但是重庆有电动自行车。北京现在也有很多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起来了。

也因为是山城,所以道路窄,加上老城区的停车位不足,所以很容易堵车。

在重庆吃火锅还是比在成都吃少了很多菜式。花样少。氛围也没那么热闹。当然,重庆话和成都话好像非常的相似。朋友聚会时,嗓门扯得相当的高。有那种热闹劲,喜庆。

重庆的餐饮业非常发达。主要以麻辣火锅为主,还有贵州传过来的酸菜鱼火锅。这两种火锅都会加入大量的麻椒。如果不是西南人,是很难适应这种口味的,尤其是在连续吃火锅情况下。早餐吃了路边的春饼和绿豆粥,还有各种小凉菜随意添加。春饼的味道很不错。适合我的口味。

因为我们住在第三军医大(现在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附近,所以感觉周围全是军队的医院。重庆确实是一个军事重镇。但我相信这种感受只是因为我们住在这附近带来的。重庆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文化上的影响力应该也不小。至少重庆图书馆非常地雄伟壮观。

重庆是一个方言顽固的城市。很多情况下,虽然你在用普通话和当地人交谈,对方很可能用重庆话来回应。即便是你在打出租车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而且非常有可能遇到。现在在南宁,在广州,都常常听不到白话(粤语)。重庆能够如此顽固地坚守自己的方言,让我惊讶,也让我羡慕。

出差游记:北京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出差比较多,走马观花地走了一些城市,还是有一些感受,所以写下来出差的见闻。

离开北京两年。不碰巧,这次出差又遇到了雾霾天。听说,实际上,北京的天气已经比以前好了不少。但是运气不好吧,所以感觉北京还是那种天气。刚好遇到了重度污染的时候。到达当天看到晚上的月亮,这重度污染好像并不像以前那么重。等过两天就来一个沙尘暴。五点多就看见天上一个白色的圆球。我不确定它是太阳还是月亮?

因为老东家搬到了亦庄开发区的东部,所以这次拜访的时候,看到了一种开发区总部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老东家盖了三栋大楼。据说马上又要盖一栋。发展的速度相当的惊人。周围的药企、互联网企业、创业园都在逐渐地建起来,而且很多已经完工了。感觉上好像亦庄要超越中关村,成为北京乃至中国一个新的新科技制高点。

晚上去看了盒马先生。进去其实感觉整体也没什么,都是见过的东西,但是能够把不同的商业形态组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商业的创新。其实在宜家也能看到类似的创新,虽然形式上不一样,但是也是一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