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互联网+,先做数据+

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各媒体高频地提到这个词。

中国有很多做外贸的公司早早地走了互联网+的道路。我所在的公司虽不是外贸公司,但由于外国外市场大,互联网也是接近于唯一的推广手段。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推广已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概念很好地描述了现状。

随着大数据、程序化购买的发展,数据营销的价值日益突现。

我们抛开“多大的数据是大数据”的问题,先看传统企业的数据。

没有一个统一的存储管理系统。数据要么没有留存,要么留存了却没有串联,更谈不上更新、清洗。

所以在“互联网+”之前,应该先谈“数据+”。

 
 
 
 
 
‘_________’ 

 
 
 
 
‘_________’

管理新手3步走: 理解、发现、改变

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技能”,只看过几本经典的管理书。最近才考虑学一些“技能”。“道”与“术”结合,才能更见效果。

先说说,理解、发现、改变。

无论是从基层晋升还是外来“空投”,先理解组织的架构分工、文化修养,是第一件事。多聊多听,多分析。

然后,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分步的解决办法。

最后,推动这些改变,解决系统的问题。

互联网+实业的不易,与感恩的基督教徒

在蓝色光标的品牌波士堂,听一个基督教徒的讲座。注意到讲者的认真、谦卑、感恩。

以前也听别人描述过,基督教徒的谦和与感恩,甚至一些网友怀疑其做作。

亲耳所听,对基督教这种特质很是好奇和羡慕。虽然只是部分基督教徒的特质。

讲者参与策划了一个现象级的网络事件。

(如今人的注意力极其碎片化,可以长期影响人的事件很少,可以达到现象,短期大面积影响受众,非常了不起。)

讲者感慨“爆发”的不易,感谢团队、媒体、自媒体的付出与支持,感谢时间与机遇;感慨成功背后长期的努力。

这讲者,好真实的一个人。

企业发展史

最近在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发现很多信息都是从其他部门的表里拿过来的。

这些信息杂乱在不同的文件夹中的不同文件。而且文件中内容也杂乱。

不清楚历史怎么形成这样的局面。如果可以写一本企业的发展史,这些细节写下来,对创业者一定很有帮助。

听听

小孩时,唯一可以倾诉的人是母亲。长大了,一直在追求着被理解;同时,也注意理解别人。尤其在关系密切时。

倾听在我的工作生活中十分重要。

企业往往被资本或企业主的个人意志所绑架,失去了倾听员工心声的能力。

这是我失望的原因。也是我希望有所改变的原因之一。

学术出版、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广告

生命科学领域,有一个很特殊的特点: 大量的学术论文是公开的。作者,单位(甚至联系方式),研究方向,研究对象,所用技术,所用试剂和仪器,结论。

同时,还有基因、蛋白等序列、构象、相互作用数据库。

这给数据挖掘和大数据提供于大量资源。

可以分析数据本身,也可分析数据库用户行为。搜索行为,浏览行为,在数据库平台或cookies中,或记录和分析。

分析结果,有利于科研基金决策,科学家分析、跟踪学术进展,商家产品决策,以及精准广告。

可惜,目前没有一家公司整合这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