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长经历的反思

家有一兄,年近四十,单身,无稳定收入,数次使用父母继续投资失败;父母管吃管住,十指不沾阳春水,只负责清理个人身体及衣物。父母焦虑源

家有一妹,大学毕业,外企小白领一枚。与父母相隔千里,有一女,一夫,自感幸福

早年母与妹通电话必抱怨其兄,近年来可能由于心态变化,抱怨得少一些

小妹近年来反思兄妹两人在同一原生家庭中,成长为两朵不同品类的花朵有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沟通不畅,父母没有什么沟通意识,孩听着就够了。一开始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小朋友们都是弱势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小朋友们的自我意识、自我需求发展起来了,父母还是用同一个方法对待,为后续的问题暴发奠定了基础。

2、望子成龙。兄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号称三代单传,也有点母凭子贵的意思。母也许在兄身上寄望的东西太多,尤其是其那心心念念的读书梦。

3、教子无方。所谓的教子无方,一是没有想明白要培养孩子什么样品质,二是没弄明白用什么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形成这样的品质。以至于现在,其母常向妹妹抱怨兄不与其沟通、懒惰等等

在这样的情景下,两兄妹开始了各自在原生家庭生长的过程。

虽然兄一直在叛逆期,但由于望子成龙,父母还是耗费心力的,所以他们实施了圈养策略——替孩规划好了路径。学习不好上技校;又规划好了工作——通过关系将兄分配到了他们认为好的公司。但在这个过程中小妹猜测父母忽略了兄的需求,规划的并不是兄希望的,所以只工作短短几年后,兄瞒着家里旷工直到被开除。

当然被开除并不是什么大事情,好多孩子也会在这之后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可惜的是兄这时候已经二十多岁了,没有良好习惯的力量开始作用。即想出人头地,又没有技能,也不能吃苦,被圈养惯了。兄也有几次要振作的行为,父母要么对其失去信心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要么给予了经济支持,但期望超过其能力,不满意,开启唐憎模式,兄逃避,父母又接盘,导致一直被圈养至今。

小妹,有可能是因为二孩没有那么被疼爱。自小就被要求做很多很多的家务,当然也有可能是女孩反抗能力就弱一些,一直被“剥削”至工作。所以小妹自我生存的能力比较强,也比较独立。小妹读书虽然不是那么好,也顺顺利利的考上了大学,开始了外出求学的路程,也是自我放养自我成长过程。在对工作、生活的思考不依赖原生家庭。

 

小妹想下来,养育小朋友,要保持平等心,和小朋友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培养小朋友的好习惯,自己对自己负责、探索精神、专注、时间管理、平等、友爱特质;尊重小朋友的想法,让小朋友自我生长

 

 

被滥用的安全感

前两日和闺蜜通电话,聊到她们家两岁半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

闺蜜说小朋友有时候愿意去,有时候不愿意去,孩子没有安全感。

又说到自小照顾孩子的奶奶回了老家生活,照顾另外的小朋友。孩子见到奶奶总要奶奶抱,这是说孩子没有安全感

我说因为思思睡觉有时候翻身比较多,我容易醒,有时候休息得不好。出于这样的原因,和思思分房睡了。闺蜜又说她们和孩子分床睡了,但小朋友经常翻身,又是缺乏安全感

小朋友真的缺乏安全感吗?大人有了解过安全感是怎么建立的么,不要随便的将问题都归结到安全感上。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付出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京 、港两地地铁高峰期工作人员的区别

在高峰期 ,京港两地地铁都有排队和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差别在于:

香港: 工作人员举着 不要拥挤、不要抢上的 提示牌,同时 广播提示大家不要着急,排队上车

北京: 兼职的大爷大妈扯着嗓子大喊,里面空着呢,大家往里挤挤就上去了;自己使劲挤挤。哪怕车厢里的人都是照片人

又是协和

早上看报纸,集中报道了一批从体制内出来,进行创业的大夫现状。地点分布在北京、深圳、广州,巧合的是被报道的大夫不是从协和离职的,就是从协和毕业的。创业提供的服务基本都围绕在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上。

排除记者访问资源的可能性外,为什么跳出来的都是协和?

 

虎头虎脑

IMG_20150428_195235IMG_20150428_195231

思思小朋友终于度过了她长达一个半月的第六个大脑猛长期。一个晚上要醒4-5次,还常常醒来不能横着抱,一定要竖着抱、打挺,总在5点必醒的日子终于过去;和孩子爸终于又迎来了每晚只醒一次,吃完奶继续睡到7点的好日子;啦啦啦。

小朋友在完全结束猛长期前,有时候能睡到6点多。记录下,让猛长期再次来临的时候有点支撑,嘻嘻

大人和小朋友的睡眠好了,亲子关系也得到改善。精神好了,小朋友也多了几分可爱,大人也有更多精力陪伴,相互又促进,真不错。

 

谜团

某位被宣传为建国者的领导人,因为其屡次发动了规模不等的政治运动,改变了许多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和成长轨迹。这种不良的影响在我们的父辈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我是小朋友的时候,天然的对这位领导人有着反感;但母亲对其抱有一种崇拜心理。随着年岁的增加,赫然发现,包装成救国者形象的领导者和所谓的封建社会的土皇帝没有区别嘛。

那么困惑就来了,同时期有这么领导人,不少出生优渥,出国洋,风度好,见识不低,为什么是他能上位?在那动荡的十年,几乎举国疯狂,这种个人崇拜是怎么形成的?其他的开国领导人在干什么,为什么会让其得逞?全社会中相信狂热盲从的是少数,那些有公知的人在干什么,为什么没有反抗的力量?

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活在一个集权式管制的国度里,如果想要干点买卖,自然不能违背国家意志。如果能读懂党的暗示,先人一步那么获得小成功的概率又提高了。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样才能读懂党的暗示呢?

在阅读某些书籍谈论到党的暗示都藏在党的文件、宣传用语中,区别在于用词的不同。像市场经济 与商品经济,这是两种不同的路线。

你是那只会感知水温的鸭子么

享受生活

作为成长在以拥有金钱数量来衡量安全感的妈妈;对老婆基本言听计从,对老婆情感需求感知也许不是那么多的爸爸组成的家庭中的孩子,自然在物质和家人关注方面都不会得到满足。

基于以上的原因,这个孩子在自我力量发展起来的初期在精神上不是不空虚的;在自己获取经济能力的初期,大量的金钱和时间都用于购买穿着上——用于弥补儿时的缺失。虽然买的不少,但也没形成自己的风格,也不能享受。

好在这个孩子遇到对的人,组成了甜蜜的小家庭。虽然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但两个人都相互坦诚、保持沟通,越来越体恤和包容对方,越来越从家庭中获得满足感。

有了家庭的支持,心态更平和,更能放下心中的脚步,慢慢的审视自己、接受自己、发现自己的美,并且欣赏。不再像以前,看到自己的照片总是觉得自己那么的“丑”,不能接受;而是现在,这样不错,那也满好。能在上班出门前给自己抹上一抹口红,对镜中的自己微笑;能从容的去商场消费,不再只是看价签,然后就扭头离开;能遇到喜欢的电影、话剧一起去看看,结束后交流感受。

现在多了思思,能享受小朋友成长的表现的乐趣

这样挺好,满足。

 

家风

家附近超市里 粮油店老板夫妻都是那种长相不怒自威的模样,老板娘说起话来语气伶俐 ,攻势十足。

某日从超市里买完东西出来,遇到一长相挺俊俏的小姑娘,一边往超市里走,一边冲草地里其他小朋友喊 :你们都是傻逼,都是傻逼

突然正在一旁卸货的粮油店老板和小姑娘说,你又怎么啦,为什么每次都是你和别人玩不到一块去。定眼一看,这个小朋友十足是粮油店老板娘的翻版。但小姑娘仍然怒气十足,大喊,他们就是傻逼。

家风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