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长经历的反思

家有一兄,年近四十,单身,无稳定收入,数次使用父母继续投资失败;父母管吃管住,十指不沾阳春水,只负责清理个人身体及衣物。父母焦虑源

家有一妹,大学毕业,外企小白领一枚。与父母相隔千里,有一女,一夫,自感幸福

早年母与妹通电话必抱怨其兄,近年来可能由于心态变化,抱怨得少一些

小妹近年来反思兄妹两人在同一原生家庭中,成长为两朵不同品类的花朵有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沟通不畅,父母没有什么沟通意识,孩听着就够了。一开始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小朋友们都是弱势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小朋友们的自我意识、自我需求发展起来了,父母还是用同一个方法对待,为后续的问题暴发奠定了基础。

2、望子成龙。兄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号称三代单传,也有点母凭子贵的意思。母也许在兄身上寄望的东西太多,尤其是其那心心念念的读书梦。

3、教子无方。所谓的教子无方,一是没有想明白要培养孩子什么样品质,二是没弄明白用什么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形成这样的品质。以至于现在,其母常向妹妹抱怨兄不与其沟通、懒惰等等

在这样的情景下,两兄妹开始了各自在原生家庭生长的过程。

虽然兄一直在叛逆期,但由于望子成龙,父母还是耗费心力的,所以他们实施了圈养策略——替孩规划好了路径。学习不好上技校;又规划好了工作——通过关系将兄分配到了他们认为好的公司。但在这个过程中小妹猜测父母忽略了兄的需求,规划的并不是兄希望的,所以只工作短短几年后,兄瞒着家里旷工直到被开除。

当然被开除并不是什么大事情,好多孩子也会在这之后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可惜的是兄这时候已经二十多岁了,没有良好习惯的力量开始作用。即想出人头地,又没有技能,也不能吃苦,被圈养惯了。兄也有几次要振作的行为,父母要么对其失去信心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要么给予了经济支持,但期望超过其能力,不满意,开启唐憎模式,兄逃避,父母又接盘,导致一直被圈养至今。

小妹,有可能是因为二孩没有那么被疼爱。自小就被要求做很多很多的家务,当然也有可能是女孩反抗能力就弱一些,一直被“剥削”至工作。所以小妹自我生存的能力比较强,也比较独立。小妹读书虽然不是那么好,也顺顺利利的考上了大学,开始了外出求学的路程,也是自我放养自我成长过程。在对工作、生活的思考不依赖原生家庭。

 

小妹想下来,养育小朋友,要保持平等心,和小朋友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培养小朋友的好习惯,自己对自己负责、探索精神、专注、时间管理、平等、友爱特质;尊重小朋友的想法,让小朋友自我生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