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没给家打电话。想过,但心里曾经有那么点念头——爸妈不会在意的。
今天爸爸打电话过来,说妈妈担心我。妈说,一直担心,让爸打电话,但爸打电话。爸要么打不通(可能信号不好),要么担心影响我工作。
反思自己。还是小孩心态,任性,像大学期间为所欲为。
另外,我好像没感受到爸妈的爱。
再想自己是否可以做好一个儿子?尊重、爱护好爸妈?
回到北京,没给家打电话。想过,但心里曾经有那么点念头——爸妈不会在意的。
今天爸爸打电话过来,说妈妈担心我。妈说,一直担心,让爸打电话,但爸打电话。爸要么打不通(可能信号不好),要么担心影响我工作。
反思自己。还是小孩心态,任性,像大学期间为所欲为。
另外,我好像没感受到爸妈的爱。
再想自己是否可以做好一个儿子?尊重、爱护好爸妈?
今天周三,从家回到北京。
在家安逸地生活了四天五晚后,在飞机上看那灯光织成的繁华、亮丽的大型蜘蛛网。一直回不过神来。
今天,A股开盘?对。今天是工作日……周……四?不对。周……三。还要上两天班。
这次回家,爱人对我的原生家庭又有了一些新认识。这些认识也帮助我认识我的家庭和我。
另一方面,全家人都享受着天仑之乐。这些乐趣很大一部分是思思带来的。
回北京,当然有北京的好处。这座我俩工作了近六年的城市,思思出生的城市,繁荣、文明。
说完了。
其实有点奇怪。
昨天思思洗完,我没给她穿袜子,因为快要吃奶了。吃奶,会热,并且穿上厚厚的睡袋。
但这一小段的时间可能会让思思的感冒更严重。
我很难解释我的行为。可以总结为: 对付、懒惰,或者其他。
但这对家人会带来伤害。爸爸也是挺“对付”的人。我能看到妈妈因此生活得不够好。
爱人出的主意,很棒的主意,一——元旦回家。
和家里沟通,得知妈妈感冒严重。正好回去可以看望、照顾。
回想今年夏天照顾妈妈的一个月时间里,生活和思想的动荡对我真是折磨和考验。
混乱和动苏中,自己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定。有对,有错。现在还有懊恼。
但背后有爱人的支持,心中多了一份安定。整体平安度过,应该多给自己几个赞,以鼓励自己柔弱的内心。
问爱人,我们计划做水果买卖,为了什么?
心中有一下假想:为了多挣钱,为了实践自己的一些想法,……
结果被爱人反问。我想,不能太低级吧。为了把好水果介绍给更多的人?于是,挥舞着手势,张口来了句“为了人类吃上更好的水果,为了人们可以过得更幸福”😱
“人类好可怜,眼巴巴等你的水果,等着你水果带来的幸福。哈哈哈哈……”
“那你说为了什么?”
“为了我能吃上更多好吃的”
“……赞👍。老婆,我怎么觉得你是个九零后?……”
上周末大概是我在北京的最后一次心理治疗。
已经记不清什么时间开始心理治疗的了。应该有三年多了吧。
心理医生总结我的治疗:尽管你遇到很多的困难,但都渡过去了。你参与心理治疗的原因可能是,在心理治疗室里,我和你是稳定的关系。你的内心一直有一个课题——寻求稳定的关系。这个课题对你很重要。我只是你这个课题的外化。而治疗室里的稳定关系转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让你得到改变。
记录一下。希望自己记住。
思思的情感日渐明显。早上不愿换衣服。在去学校的路上哭。
妈妈最早理解了这种变化。
看一篇文章,才明白:面对小朋友的情绪,要理解,帮助她认识自己的情绪,才有利她学习如何掌控她的情绪。
反观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认识不清,片面地压抑控制,并不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和与人相处。
做父母,要自我提高,才可以帮助小朋友。
早上,守到确认思思可以睡着,回到老婆身边躺下。
老婆说“好惨”,“人间地狱啊”。
昨天还在拒绝花三四千钱块钱买空气净化器。
今天思思从学校回到家,一直在咳嗽,发自胸腔的咳。吃奶的时候也在咳,但就是不愿撒嘴。含着奶的咳嗽声,沉闷得让人揪心。也许,在妈妈怀里可以安慰她对自己的焦虑。
入睡前,如昨天一样,混着晚饭的饭菜,奶水从小嘴巴里喷涌而出。
然后,是嚎啕大哭。
我真想,带着老婆孩子,跳上火车,逃离这“人间地狱”,不管所有的一切。
但现实的做法是,焦急地和老婆找快速可以买到的空气净化器。
读到《最好的告别》后两章。开始谈到癌症病人,让我开始时有些不适应,或者烦躁。
哥哥和表姐夫都死于癌症。《最好的告别》让我回忆起照顾病人时那样难以传递的痛和苦。
《最好的告别》让我更多地理解人的衰老和病死。尊重、最大限度的独立自主、安排内心的情绪,是重点。
这本书增强了我面对人生难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