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倡导的网络文明

以前看一篇文章把SEO比喻为吸毒:喝可以兴奋,不喝就沮丧。

一些人、一些事证明了,可以迅速提高排名,引来流量。利于他们猜测到或理解到搜索引擎的算法规则,大量使用SEO手段。

骄傲的战绩,让策划执行者骄傲,让利益获得者兴奋,让围观者膜拜。

人们更加相信,人类智力胜于机器。无论这个机器是搜狗,还是百度,或是谷歌。

即使时到今日机器已经击败了欧洲围城冠军。(我期待着机器战胜韩国围棋冠军。)

机器是人类制造的。机器必然有漏洞。……

何等的执念。

我不反对SEO,并且积极地执行对搜索引擎友好的所有工作。同时,认可搜索引擎服务网络用户的理念,希望以网络工作成员的身份,服务于网络用户。

这是应该倡导的网络文明。

孙子兵法与管理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就是一部军队管理书籍。转到商业管理来看,有不少的借鉴意愿。

但商业不仅是竞争,还有合作与生态,还有模式创新、技术创新。

艰辛的道路

这个周末,小家庭达成共识——我们选择的道路是艰辛的道路。

放弃工作,自己去做短期内没有什么创新可言的“买卖”贸易。收入,几乎必然比我们再去找一份工作少。同时,有更多要操心的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干?

因为可以经历更多,历练更多。因为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想象空间。

说到这些,我突然想起一位初中同学的话:“当生命的一切都已可知,生命还有多少意义?”

离别与团聚: 写在离开北京

小女儿10个月时,看到爸爸妈妈要出门上班,总会皱紧眉头。偶尔会哭喊起来。如让她送到门口,会平静很多。
离别,是人生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我及我的小家庭将要离开北京了。计划了很长的时间。后面会说到原因。
分离,意味着离开北京丰富的文化生活。演出、展览,在南宁要少得太多。
分离,意味着离开身边纯朴的同事。他们当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他们的快速成长,让我满心的欢喜。他们的聪明、坚强、眼光,可以让人惊叹。
同时,在北京,可以遇到更多的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有相遇的窃窃欢喜,有“同道”的惺惺相惜,有“擦肩而过”的唏嘘感慨。
分离,意味着放弃现在的发展平台。放弃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一些想法、可以修炼自身素质的平台。
但一次刷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虽然早就计划回广西。但这句话还是狠狠地砸中了我的心脏。凄凉感沿着各路神经弥散到全身。
我终将要再次面对与父母的“分离”。
虽然父母不说,但每次回家都得知父母身体机能在下降,体重、食量、生活的能力都是如此。如果我在身边,多少可以帮助其改善一下生活质量。
这也是一次团聚。离家17年后的回归。
女儿可以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享受另一种亲情。
而我和爱人,除了开始新的工作生活,也将体验大家庭生活。也将更多地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乃至人生。

学点心理学

爱人曾经对心理学感兴趣,报考中山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所以家里有好几本心理学的书。

一天思思翻书柜找书看,翻出一本《社会心理学》。我心里一个闪念——看点心理学吧。

现在那本《社会心理学》立在我的帆布袋里。

《社会心理学》第一部分谈,社会对个人心理认知的影响。原来社会心理学首先谈到个人。

自尊,自我妨碍,谦虚,都与社会影响相关,都有不同的功用。

似乎对我认识自我有帮助。

汇率、利率等大环境影响

昨天看了两篇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文章,才认识到汇率改革的深刻影响。

当前中国进行的汇率改革、股市改革、扩大开放与联合、鼓励创新创业、简政反腐,都以全球经济转型、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发展问题突出为背景。

真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期待着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着眼长远发展,最后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享受更富足、文明、民主、健康的生活。

年轻时四海为家,年长时家为四海

今天在家照看发烧的女儿。抱在怀里,自己动弹不得,于是思考起人生来。

想大学毕业时,“老土”的同学买了本留言册,请全班同学在上面留信息和赠言。其中一项内容是家在哪里?

当时,没找工作的我写到“四海为家”。心中还有不少“行走江湖”的豪气。

毕业后,真的在公主岭、南宁、北京、杭州、北京“为家”了十多年。

今天,看到年轻的朋友们“抛妻弃子”四处奔波时,却心生怜悯。

每次想起“以前”,总会自嘲自己的幼稚。然而,人的“生长”与一根草、一棵树的生长一样,是一个过程。

总结我的变化: 年轻时四海为家,年长时家为四海。

由张小龙的演讲看现代中国人的进步与追求

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今天看张小龙的演讲笔录(很奇怪和遗憾:这篇文章没有正式的标题),敬佩、赞叹。

之前看几位先生(记不起名字了(^_^)),也感慨现代中国有这些平和、睿智的人。他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事”,并且追求着“有价值的事”。

文人、或研究历史文化的人居多。这位张小龙是技术出生,但站得高,思考得深入。

儒家思想、道统、群体心理学

最近听“蒋勋细说红楼梦”有点上瘾。以前硬着头皮读过两遍《红楼梦》,只知其中的故事情节。

蒋勋讲书里有很多对儒家、道统的叛逆和批评。

我也在反思自己所受到的儒家思想和道统的影响。文化影响下的群体心理学必须深刻地影响着我。这种影响悄无声息、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个人、自由等等概念在今天更多地深入人心,影响着现在的中国群体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