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广告的危险

再次听“冬吴同学会”,惊讶于梁冬提到了一个具体的汽车型号。我确定这是一个广告。虽然他们谈的内容仍然有意义。但是,如果不是广告,他肯定会说“有某一款车”,还不会说出具体的型号。

作为一个忠实的听众,因此对这个节目有点看低。一直在“冬吴相对论”和“冬吴同学会”收获更多的视角和思想。多年来,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公益的、中立的节目。而在高晓松的“晓说”、李翔的“李翔商业内刊”,我都能听到广告内容和明显的倾向性。所以在听“冬吴”时,我觉得舒适而且放松。

当这样的节目突然出现广告内容时,我有一点害怕。我努力地回想以前的节目里是否有更隐秘的广告内容。在不同的媒体里,我可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是商业的广告,我可以加以分析判断后再做决定。即便在百度搜索,也会有不显眼的提示哪些内容是广告。这意味着我知道哪些信息是中立客观的,哪些信息是带有利益的、有诱导性的。我得到了这样的权利。

自媒体的广告,悄无声息。一些自媒体人还拥有粉丝。“我们”太容易不明不白地被出卖。

潮州广济桥

潮州广济桥

潮州广济桥,是本次潮汕之旅最惊喜的景点。

感观上最大的刺激来自每天晚上8点和9点分别两场的广济桥音乐灯光秀。在杭州,西湖音乐喷泉震撼了我的视听。婉转的《梁祝》与充满力量的喷泉结合,两种艺术形式相互支持、烘托,给予观众更大的感观体验。但因为事先并不知道广济桥的灯光秀是音乐灯光秀,所以当桥上所有灯光熄灭,传统戏剧音乐响起时,收到更大的惊喜。这场秀的设计团队,利用桥的长度、桥上亭榭的高低,用不同颜色的灯光配合传统戏剧音乐的节奏。一切完全超出我的认识和想象。

随后的一曲《潮州人》。据查,词曲唱:元朝,原创音乐。恰好歌词里提到了广济桥,很应景。也唱出了潮州人的自豪感。想想一个小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可以看到上千年的文化古迹,内心里会留下怎么的印迹?对家乡肯定会充满念想。

看完灯光秀,第二天自然要去走走广济桥。开合式的广济桥最中间的部分,每天白天用浮桥连接,下午再把浮桥打开,船只可以在晚上穿行。

广济桥上看韩江
广济桥上看韩江

桥墩还是以前的老桥墩,桥面都是新修复的。政府出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个人捐一部分。其中,少不了李嘉诚的捐款。

潮州人的传统和排外

在潮州,很难买到包子,街上常见的是“粿条”——看起来像河粉,吃起来又接近于面条,据说也是用大米做的。清汤,加上牛肉丸,豆腐丝。味道不错。

尽管潮汕美味出名,但交通并不方便,似乎来到潮汕的外地人不多。在一家刺绣店遇到一名外地的销售员,她讲述了自己对潮州的体验:有客户问她不是本地人吧?答:不是。客户说:那你来潮州来干什么?小姑娘心里暗暗说:“来挣你们的钱啊。”

据说潮州人三天两头就要参加族上的活动,拜见长辈。传统风俗保存得很好。传统的潮州刺绣作坊也较多。潮州刺绣,针线下垫着棉花,像浮雕;针线细密,很逼真。有几种分工。其中以铺垫棉花的经验最难掌握,工钱也最高。一幅大刺绣定制,要花几个人数周时间,价格上万。

广州沙面

广州的一日游没有去北京路,没有坐船游珠江。去了上下九吃甜品。很惊讶于广州的甜品可以卖那么贵,当然广州的整体消费高。最喜欢的还是,参观广州沙面老领事馆区。

广州沙面老领事馆的建筑颜色整体是一致的。现在已转为民用。有星巴克,有书店,也有一些国企在里面办公。

树木,草坪,雕塑,景致方正也有趣。游客不多,安静,合适拍照。

潮州人

《潮州人》

词曲唱:元朝

小时候曾听妈妈说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脑海中那一双巧手

绣出另一个美丽的潮州

长大后我走上广济桥

遥望青山绿水依旧

想起了那一段歌谣

两只鉎牛一只溜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潮州人

说着最最亲切的潮州话

不忘韩江水把我养大

永远藏在我心中的那句话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潮州人

勇于开拓敢于闯天下

只因工夫茶伴着我长大

一句最最亲切来呀来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