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学习写作的原故,看一些非虚构写作的指导书。看到记者(这类指导书的作者多半当过记者)的采访心得,越发地觉得自己没有一手的材料。
网络上,游荡,都是别人嚼烂了的“二手货”。生活,不是每天都有可以500字以上(我定的目标)记录;工作,大多不合适在个人博客上写。回忆自己的过去,写写读书笔记,倒是可以。但是有时间跨度的反思录可以写得不多,而且写自己“愚蠢、笨拙”的成长史真的有点不好意思。读书呢,我读得很慢,自然更新频率不够。
因而,想看看别人(非专业写作者)都写些什么,于是打开下豆瓣,翻了几篇,虽然文采飞扬,又觉得太过“空洞无物,悲春伤秋”。
对微博上的只言片语,段子体,又看不上。
看过一些人大段地谈论自己的观点,确定也精彩。像咪蒙,粉丝、崇拜者无数。但反观自己,不觉得自己的观点平淡无味,不足与人道。
一时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一方面,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对读者来说,有用、有益,不至于浪费彼此的时间,不至于浪费服务器空间和电费。另一方面,不希望为了赢取关注而写,写着写着就“把自己活成了别人”。
目前,这个阶段,只好先想到哪写到哪。没有题材的方向,没有个人特色。权当日志,以便日后回顾自己不同时期的心态变化。
说到这里,倒是想起自己最近想到最多的想法:一些事,不可太过用劲。只要先多多接触,接触得多了,慢慢地就掌握了一些,然后就可以“入门”,就可以有所体会。
写作如此,绘画也如此。
这个想法,窃以为,是个人成熟、走向稳重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