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旧事

母亲去世已近七年。再谈论起她的旧事,没有多少悲伤,更多的是回忆和温情。

再与亲戚相聚,才知道母亲师范毕业后,在多家小学初中任教,其中还有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在哪里的荒僻小学。我脑海里想象起瘦小的母亲步行在荒芜的乡间小路去学校赴任的画面。

母亲毕业时恰逢三年困难时期。据说,两个月才加餐一次。加餐就是几片猪肉。母亲会和她两位亲姐姐分着吃。两位姨妈现在都90、100岁以上。如果母亲没有在年轻时被感染上肺结核,以她们家的长寿基因,大概现在还会好奇我吃的面包或东南亚水果是什么味道,看这小孩子喧闹会露出笑容,听新年的鞭炮声会高兴得流泪。

母亲教初中数学时,还教了我的三个表哥。其中一个成为学校的数学状元。也是那时候父亲和母亲结婚。

从北京回到广西,从父亲和亲戚聊天的次数多了,有机会了解具体的历史故事。才思考自己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开始试着更多地理解父母。

深夜,你的手机为谁开着?

父亲现在和我住在一起。有时候考虑到延长手机使用寿命选择晚上关机睡觉。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候,有一种幸福感。因为亲密的人都在身边。

深夜 手机为谁开着?准备考研的时候,手机刚刚普及 还没有手机。那时候基本保持每两个星期给家里打一个电话的习惯。或者说约定。有一次因为学习太投入。忘了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就着急了。这就是远方的牵挂。

后来谈了恋爱,跟家里要钱,700多买了一个诺基亚3100。按键非常地好用。当时手机主要功能就是发短信。卿卿我我 你来我去。深夜短信发了一条又一条,心里美滋滋的,也不愿意关机。

后来两个人在一起。也从来没有关机过。心里总是挂念着家里人,担心家里有急事要找自己。虽然每次打电话回家,也常常不知道说什么。

现在,除了有人出差或短暂地分别 关机睡觉,不担心打扰,也不很担心错过,舒服。偶尔有人出差或者是生病不能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开机。那时,会更明显地感觉到这种牵挂。

你有没有意识到深夜你为谁开着手机?

2017与2018

看到小小一如既往地回顾总结,计划未来。赞其好品质。

粗略一想,2017过得有点乱,2018的未知还太多。

但已经有兴趣做一些事。那么,记录一下,安排好时间,做好它们。

2017年,做了两份工作——商铺销售、临床技术支持,都时间不长。技能没什么长进,收入很少。倒是,见识了两个不同的行业。

也许,销售的工作(或还有其他的种种原因)让我失去主动与人交流的热情。思想和经济的困境使我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规划,从而考虑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通过收看、收听不同的脱口秀,看书,阅读文章,慢慢居然对自己不擅长的写作、摄影、绘画感到一点兴趣。

突然间,还认识到自己心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自己与身边的人的关系。因而,希望可以放松自己,从容地发展自己。

一个意外而尴尬的原因导致,我离开了临床技术支持的工作,或者说临床技术支持的工作离开了我。小小突然问我还有机会往科研方向发展吗?……除非,考博……

以上,是2017年最大的收获。

2018年,如果有导师愿意接受我报考,我就会开始准备考试。至于怎么准备,是边工作边准备考试,还是进实验室边做实验边准备,还是……或者没有导师原因接受一个离开科研近十年的考生。一切都未知。

那么,除此之外,希望继续学习摄影、写作,甚至绘画。甚至希望可以做自媒体挣到一些钱贴补窘迫的生活。

另外,希望多体贴妻儿,理解父亲,让家庭更和谐温馨。也希望自己重拾与人交往的热情。

想做的事情,好多,要安排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