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ing on Empty》,已经看了两三章。
似乎在寻找出自己属于其中的哪种类型。真的是努力的,挣扎着自己的脑袋,甚至在想:作者写的是不是太经典,太明显的症状;而我属于那种非经典类型,不那么容易察觉或者不被作者归入哪个类型。
刚找一点类似的记忆,我总能找着另一些证据来反对。所以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把自己错误标签到某个分类中。
当然,我还要看下去。
经过在北京两三年的心理治疗以后,当时感觉好了不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心理医生谈的了。但回到广西,面对的情况似乎更糟糕。
我似乎是个慢性心理疾病患者,停不了治疗,停不了“药”。那么,我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我,都有设想我寻求这种心理治疗只是心理上的需要——去追求一个稳定的关系或者是一个没有顾忌的、安全的倾诉环境。一个安全的没有顾忌的倾诉环境,而且有人理解或者是设法站在我所在的位置去思考,可以安慰到我的心灵。但是,这种离不开治疗是不健康的或者说是一种依赖,所以我找来这本书看。(我甚至想不起来我从哪发现了它。)希望它对我会有帮助。
这本书真的写得很聪明,甚至给一些调查问卷帮助读者判断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这可能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常用技术。)里面有那么几道题我选择了“Yes”,所以希望继续读下去能有所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