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死——家人的解放

霍金去世了。朋友圈里,大家纷纷致哀致敬。

很抱歉,我看到这一新闻时,第一反应是他的老婆终于解放了。霍金的簇拥者看到我这样的反应,大概会痛骂我一顿。但没办法,这就是我心中的真实想法——第一反应。很抱歉,我说出来了。因为我以前看过报道说,因为身体的原因,霍金非常的敏感、警惕。哪怕他的爱人对别的男人表现出一点点好,他就大发雷霆,醋意满满。

我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没法往下写,因为我对霍金以及他的太太很不了解。于是我觉得要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这两个人以及这两个人的故事。

于是,半个月后,看了电影《万物理论》

榨菜肉饼

用料

油皮

中筋面粉200克

糖粉20克(太甜,可以不放)

猪油60克

水70克

油酥

低筋面粉135克(气温30度以上时,加10克)

猪油67克

饼馅料

根据个人口味,调配。重点要加水稀释饼馅,不然太硬。

猪肉,榨菜,盐,姜粉,料酒,胡椒粉

油皮制作:面粉200克加入糖粉20克,猪油60克。略拌,再将70克水分次加入混合拌匀,装入保鲜袋松弛30分钟。

油酥制作:面粉135克加入猪油67克混合拌匀。

松驰后的面团,油皮油酥各分成20个。取一块油皮按扁成圆形。将油酥面团放在油皮团中心,像捏小笼包一样捏起。将20个全包好,收口朝下。盖上保鲜膜,保鲜膜上压湿布静置20分钟。

将静置好的面团擀开,擀成长椭圆形,尽量擀的长一些,起酥效果会更好。擀开后从上而下卷起来,全部赶好盖保鲜膜,保鲜膜上压湿布确保面皮不会干掉,静置20分钟。

将面团竖放,压扁。再次擀开,擀成椭圆形。再次卷起来。将面团全部卷好,盖上保鲜膜静置20分钟。

取一块用手指按压中间。将两头向中间捏。擀开成圆形,边缘擀的薄些。将馅放中间包起。包好收口朝下,放入烤盘。

刷蛋液。放入预热好200度的烤箱,中下层200度烤30分钟。

《Running on Empty》书摘

Although many of us may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inking creatures that feel, biologically we are feeling creatures that think.

——Dr. Jill Bolte Taylor, Neuroscientist

We have a tendency to assume that smart people aren’t emotional people, and emotional people aren’t smart. The reality is that the smartest people are those who use their emotions to help them think and who use their thoughts to manage their emotions.

认真回答孩子问的“为什么”

女儿:爸爸,你的手机什么都可以查,是吗?
我:不是的。有很多事情,我们并不了解。所以手机不是什么都可以查的。

小孩两个三岁时候就会进入一个10万个为什么的时期。他会问:为什么白天没有星星?你要把这个作为礼物送给我吗?为什么啊。为什么要走这边不走那边?为什么爷爷老是在看电视?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电瓶车带我,警察会把妈妈抓起来?为什么呀?……

大人很快就会陷入无言以对,因为大人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或者无法以解释清楚。于是要么失去耐心,要么试图去维持自己的权威,要么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但我建议作为一个成人,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那么请认真的回答小孩问的每一个“为什么”,尽量用她可以明白的语言去解释。

如果一个回答带来更多“为什么”,那么回想一下,是否可以用能让他理解语言来解释,或者对接下来的几个“为什么”进一步的解释,或者告诉他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现在只能解释到这种程度,也许你要花更多时间去学习知识,才能更好理解我的回答。慢慢地,你会发现,你认真的回答,会深深地记在孩子的脑海里。也许因此以后可以为他小学的功课少操很多心。

如果你对某个问题确实也不清楚,那么请告诉小孩说,这问题我并不清楚。也许我需要和你一起去翻阅资料,或者去请教其他的人。这样你培养了他学习、查阅和求助别人的能力。

不要胡乱去对付小孩的“为什么”,避免造成它知识的混乱。如果你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告诉小孩,现在你需要干别的事情,或者你希望可以有自己的时间休息一会。

或者你希望小孩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他却在问你另外的“为什么”。那么告诉他,这个为什么,请在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再来问。不要压抑小孩提问的欲望,只是可以告诉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你相处,去提问。这又是一个教育小孩与人相处方式的途径。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大人在问你某个问题时,你也如对付小孩一样对付他,他是如何一个反应,也许他会愤怒,也许……我很难想象。所以请尊重小孩,就像你尊重身边的大人一样,认真的回答他的每一个“为什么”,在你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绝对有好处。

许知远《十三邀》

因为广告的关系,了解到许知远的音频节目《十三邀》。

对这种以采访形式开展的音频节目,心中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许知远曾是经济观察报的主编。能够聆听和感受一个中国顶级经济类媒体前主编的采访,很高兴而且受益。

顾名思义,这个节目的目的就是要采访当代中国不同人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因此今天这个节目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中国人的思想和经历。不同的角度。可以给我不同的视角和启发。所以非常喜欢这个节目。

许知远是一个不断去分析自己和社会的人,而且是一个批判现代社会的人。噢,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也许并不太恰当,但是他确实有很多对现代的批判。所以他有很多“思辩”的东西。他把他这些思辨、批判的观点,带到了采访的过程中,与人探讨。

我很惊讶于:原来聊天可以这样聊天。有些采访几乎只有在谈理论,没有实际的内容。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思想上的交流。

另一个让我惊讶的是,新闻媒体主张的公正客观;而许知远在引语中就提到了,他带着他的偏见出发,期待偏见被毁灭,或者是被再次印证。

在客观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几乎没有记者或者是报道文章可以做到完全的客观和公正。许知远能够明确地把这一点提出来,也算是客观地面对了自己偏见。

当我们进步时,我们仍然在犯错——读《Running on Empty》

作为孩子的父母,总会欣喜地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我们相信自己做得比我们的父母好。我们很多时候在努力地让自己和父母不一样。避免父母在教育自己时犯下的错误,希望这些错误不在自己的孩子上重演。因为我们的国家在进步,我们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我们确实在比父母那一代有所进步。

但我们也在犯错。通常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些错误。有些父母很清楚自孩子的缺点,努力地帮助小孩纠正这些缺点。这样的父母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是幸运的。

但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原生家庭的枷锁。有一部分我们可以认识。更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改变。但很多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能力去认识。我们深陷其中,却毫不知觉。这种问题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甚至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而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我们父母也没有经历过。我们却不清楚对小孩的影响。直到发现自己的子女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现。这又是一段情感的困局。

我在看《Running on Empty》这本书时慢慢地发现它对我有帮助,也希望分享、推荐这本书给更多人,特别是已经做父母的朋友。希望他们也能从中获益。

《Running on Empty》读书心情

《Running on Empty》,已经看了两三章。

似乎在寻找出自己属于其中的哪种类型。真的是努力的,挣扎着自己的脑袋,甚至在想:作者写的是不是太经典,太明显的症状;而我属于那种非经典类型,不那么容易察觉或者不被作者归入哪个类型。

刚找一点类似的记忆,我总能找着另一些证据来反对。所以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把自己错误标签到某个分类中。

当然,我还要看下去。

经过在北京两三年的心理治疗以后,当时感觉好了不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心理医生谈的了。但回到广西,面对的情况似乎更糟糕。

我似乎是个慢性心理疾病患者,停不了治疗,停不了“药”。那么,我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我,都有设想我寻求这种心理治疗只是心理上的需要——去追求一个稳定的关系或者是一个没有顾忌的、安全的倾诉环境。一个安全的没有顾忌的倾诉环境,而且有人理解或者是设法站在我所在的位置去思考,可以安慰到我的心灵。但是,这种离不开治疗是不健康的或者说是一种依赖,所以我找来这本书看。(我甚至想不起来我从哪发现了它。)希望它对我会有帮助。

这本书真的写得很聪明,甚至给一些调查问卷帮助读者判断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这可能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常用技术。)里面有那么几道题我选择了“Yes”,所以希望继续读下去能有所收获吧。

如何拍出大月亮

150年一遇的全月食,拍得一塌糊涂。带着疑问,查到几个拍出大月亮的要点:

  1. 找好对照物: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所以要拍一个大月亮,需要找一个对照物。月亮常见的对照物是建筑。
  2. 寻找视角(拍摄点)和时机:如图如示,要把月亮和对照物放在镜头内,而且月亮显得大,那么,要离对照物足够远。也可以理解为,当人离对照物足够远,对照物足够“小”,“小”到可以对照月亮的“大”。

    如对照物是地面的物体(如建筑、树木),要实现远距离拍摄,那么,要在月亮接近地平线时拍摄。
  3. 一个远摄镜头:进一步,要在远距离把物体拍得大大的,两种可能性:1)相机像素非常大,出片前,放大,裁切;2)拥有一个远摄镜头。

red和rɛd——音标的困惑

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是DJ音标, 而查字典除了DJ音标外, 还有KK音标,或基于DJ和KK音标的变体,所以有时会觉得比较凌乱。

如red,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是/red/。查字典时,美音常常标为/rɛd/。实际上,两个发音听起来是一样的。

还有KK音标/e/和DJ音标的/eɪ/的发音是一样的。所以要留意字典使用的是什么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