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在一个没有音乐的家庭,一个一心读书的学生,每次遇到“击鼓传花”之类的游戏都内心恐惧。所幸,一个乐盲可以听“高雅音乐”。
有幸,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来南宁演出。经历一点曲折后,买到一张便宜的票,还坐在第5排看和听到这场激动人心的演出。
提前进场,避免迟到影响观众心情和艺术家发挥,也体现一个乐盲的规矩,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家提前适应场地。这有个好处——乐器没有全部上场,方便看看听听不同乐器的音质。
第一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30、40个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竖琴、三角铁、定音鼓,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管乐器,一起演奏,相互配合,耳朵和眼睛完全跟不上变化。如此大数量的高昂的小提琴,加上低沉的中提琴、大提琴,带来很大的声音震撼。现场还可以看到,随着艺术家们舒缓或激烈的动作,声音多种变化。高潮时,所有乐器都上场,那个热闹,那个慷慨激昂。让我不停提醒自己这时候不能鼓掌,不能喝彩,别出洋相。
短暂休息后,开始第二曲——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此处休息时间短,不适合离场休息。)单簧管:1997年生的沈恬逸。听众都点不专心了。大概因为年轻中国人是主角,加上乐队规模比上一场小,单个乐器唱主角的影响力比不上几十把小提琴的影响力。隐隐听到有人细声说“……一个学生”。但能够和这样水平的乐队一起演出,那水平肯定也不能太差。而且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也是经典曲目,好好用心听。培养自己的乐感,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南宁的湿度太大,还是小伙子太紧张了,所以单簧管里有水了,影响音质。指挥让乐队稍微停顿了一下,让小伙子有时间从西装的内口袋里面掏出一根长长的布条清理一下单簧管的内壁。
最后是15分钟的休息。观众们终于有时间去方便一下。这时候一部分艺术家也休息,但另外一部分艺术家在台上吹吹弹弹,还是蛮有意思的。
第三曲,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钢琴有普莱特涅夫演奏。据说是非常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但是一点都没有艺术家的表演成分,一直很专注地在弹琴。一点甩头动作都没有。头发不长,很整齐。虽然不太懂,但是感觉其中有些片段还是蛮有演奏难度的。小的时候听贝多芬的钢琴曲,很喜欢钢琴曲。但去年听了雪枫音乐会以后,就慢慢喜欢上了管弦乐,不太喜欢钢琴曲。但是还是名曲吧,所以还是要认真听的,毕竟机会难得。
演奏以后就该散场啦。但是所有的听众都很明白规矩,一直在鼓掌,热烈鼓掌,一直都没有停。除了指挥之外,所有的其他人艺术家们坐在台上。普莱特涅夫表现得很没办法的样子,又加演了两场钢琴独奏。最后大家还没有放弃,继续鼓掌。我的手掌都疼了。我以为真的要结束了。一些观众也开始离场。但是普莱特涅夫似乎觉得大家的热情真的难以拒绝。做了个手势,指指手表的位置,然后双手合十放在在耳边,大家都笑了,紧接着又来一首钢琴曲独奏。大家报以热烈掌声和欢呼声。在最后结束的时候,大概再也不太好意思了,也开始做出立场的姿势,站了起来,鼓掌,还是热烈掌声。整个乐队也站起来致意。
花絮:第二天,在机场过安检时意外遇到演出的艺术家。大胡子,太有标志性。估计是到另一个城市演出。后来又看见一个170㎝左右的男人把行李车当滑板车溜进了头等舱候机室。一细看,另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