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广州,记疫情中与疫情后的两次旅行

新冠强力防控在去年十二月结束,疫情后的经济并没有迅速反弹,而是继续低。很多人出去游玩的心情倒是很热切。旅游的人流就像大堵车之后,突然放了绿灯,一路狂飙。

我们选择了广州,一方面因为拮据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因为高涨的住宿费用,所以选择了一个经济实惠的高铁就可以到,住宿费用不算太高的城市。这个城市,像我们去年去的泉州一样,历史悠久的口岸城市。

也因为广州和泉州的这一点相似之处,在我回来之后不免把这两次旅游做了一番对比。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时点,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大的博物馆一样。和宗教可以在一条街道,或者是在一个村落里面展现自己的特色。在广州,我却无法寻觅到类似的感受。就大的城市氛围而言,广州是当下的,泉州是厚重的。

再细看城市的细节,广州有很多博物馆、美术馆。以为时间有限,我们只去了广东省博物馆、粤剧文化博物馆、海关博物馆、和美术馆、镇海楼、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圣心大教堂。没有去大元帅府纪念馆、农讲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用女儿的话,“以前来广州,主要是吃和玩,没发现有这么多博物馆啊。”

因为广州是近现代来重要的港口和重要的革命起源城市。革命相关的博物馆、展览馆特别的多。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中国近代所遭受的屈辱以及革命的艰辛。不清楚是否也因为革命,广州留存的清朝之前的建筑非常少见。我知道的仅有镇海楼(洪武年间,非常值得去)。没有了解泉州建筑的年代,但我清楚它的开元寺始建于唐代。泉州没有明显的近代历史景点。

广州有大佛寺,位与繁华吵杂的北京路步行街上。我们没有拜访。查到的信息是,寺庙真在举行“生命意义”讲座。类似的非常接近生活的活动,在圣心大教堂也有。而据一位佛教方面的教授说,这类活动是宗教在当下现实的职责之一。这种感受,与泉州开元寺的古朴和肃穆差异很大。圣心大教堂更是打卡圣地,人流如织,处处都是摆造型,拍照片。

圣心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

大概因为广州的“当下”,女儿表现出更多、更广泛的兴趣。在陈家祠看屋顶的灰塑、室内折扇展、麦秆画;在粤剧文化博物馆看粤剧;在广东省博物馆看宝石、潮州木雕;在海关博物馆看建筑、海关历史。还有和美术馆的建筑和美术,镇海楼介绍的广州历史,都非常感兴趣。没有在泉州时的“不好玩”。

和美术馆

在广州,每天行走1万7到2万步。仍然能一周之内增重2斤,只能怪“吃在广州”了。没有特意为了吃跑远路,城市便捷楼下的鱼汤米线、竹升面足够激发味蕾。旁边小店卖的肉包、玉米香肠卷也吃了三个早上,味道很不错。大鸽饭的烤乳鸽,更是让女儿挂念了两年,再次吃上。向群的大众点评两人套餐,每个菜都特别满意。与泉州的经济实惠的大鱼大肉相比,广州菜精细、清淡又好味,当然价格还是贵不少的。

广州,大概我们还会再去玩上两三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