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之前,我查了一下《雪崩》的作者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确实是个美国人。好了,我终于可以放心地用这个标题了。
《雪崩》很出乎我的意料。在人们提到元宇宙时,常常提起这部小说。因此在读它之前,我觉得,它是一篇网络虚拟世界小说,是一本关于未来的小说。它确实写了非常精彩的元宇宙的内容:弘·主角(没错,中译本里男主角就叫弘·主角)从元宇宙和现实生活之间穿梭,综合汇总两者的情报,在两个世界里行动,破坏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我很吃惊于小说里现实生活的混乱。混乱到,让我联想到美国西部电影。那简直就是一个分崩离析的黑社会世界。未来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在一个科幻作者的眼中,似乎并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
好吧。也许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况,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还没真正完成全球化,就开始走向反全球化的道路。我也感觉到了类似的紊乱和倒退。但是我心里仍然觉得世界可以往前进步。
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科幻小说《沙丘》(Dune),还是保留着家族制的社会形态。似乎在西方科幻小说里,进步的只是科技,社会制度似乎并没有进步,甚至可以倒退。我这个采样的样本量实在太小。
另一个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科幻小说对古代素材的借用,如“苏美尔人”。小说提到一个叫“恩奇”的苏美尔人编写了一个软件,可以操控其他人的思想。
当然,对元宇宙的描写不用说是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让我觉得也许未来的元宇宙真的会朝着他所描写的方向来发展,但是细想起来就觉得好奇怪,为什么人类从现实世界进入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之后,仍然要保留很多现实世界的形态?如身体、建筑,人们在元宇宙中开车,坐公交,行走,甚至要进入某个建筑的门。真的有必要把现实世界搬一部分到迷你世界里面去吗?
当然科幻小说并没有任务取预言未来。无论如何,总而言之,《雪崩》是一部切实影响了现代元宇宙建构的科幻小说。
节选一小节:
琐碎的像一缕水汽的小事,她却能从中凝结出事实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