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分享07

在儿子6岁进入小学后,我终于可以实施奖罚制度了。幼儿园三年,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引导他,行为和举止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为进入小学后的好习惯打下基础,在幼儿园三年中,孩子在慢慢摸索中逐渐的清晰后,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些关于学习和习惯的计划要求,如下表:

奖和罚的条例共分为15条,涵盖了个人学习,劳动,习惯,社交和生活几大类。特别说明,如果在一进入小学,就能够培养好的习惯,在1-3年级坚持下来,基本上到了4年级巩固后,都是靠着孩子的自驱力和习惯往前推动,家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一进入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打造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重中之重,相当于这段时间是造房子打地基的阶段,地基打的越深越越稳,则房子坚固,在上面添砖加瓦,加盖多少层都能承受的起。而一些生活习惯和社交要求,则像是房子的装饰,经的起考验和风吹雨打。

其中有几条,特别是社交类的,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培养,是有很大作用的。

1》 出门招呼叫人:我有要求他,无论你遇到谁,只要是认识的,或者是大人认识的,你一定要先打招呼,称呼其尊称。这是社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他每次出门时,无论遇到谁,都会先叫一声叔叔阿姨好,遇上开门的时候,每次都会拉住门,让其它人先进出。因为这个小动作,在整个小区,每个人对儿子都赞不绝口也记忆犹新。就算到了今天搬离小区,还有很多人记的起他。

2》周末自己安排活动VS周末没安排在家:你看,安排活动奖励5元,在家扣2元。这种情况下,儿子一到周末,他就会挖空心思,应该去找哪一个小伙伴玩,无形中让他把自己近社交圈子在巩固和加大,这个习惯带到初中后,因为有了结交朋友的交际能力,他一个人租房住的时候,并不感到害怕和孤单。放学后总是和同学一起活动活动再回到房子里做作业。因为社交能力强,他在租房子住时碰到的问题会自己找物业或大人寻找帮助。

3》有一个案例,3年级儿子的二个同学来到我家,外公刚好第一次买了二个哈根达斯雪糕和儿子共同分享,也买了梦龙便宜的雪糕一起入在冰箱里。外公提醒给同学吃梦龙,毕竟哈根达斯太贵了。儿子大大方方的拿出来给二个同学吃自己没有,事后安慰外公说,我把80元的雪糕给同学吃,万一将来我当老板了,我的同学给我打工帮我赚了80万呢,我何必再乎这80元,如果我藏起来不给他,他们打开冰箱看到了,反而会觉得我待人小气呢。你看,这就是平常培养社交能力得到的反应。

在1-3年级期间,我们严格按照这个表格来执行,为什么要用金钱奖励,就是让孩子从小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大大方方的知道,世间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当到了4年级以后,这个条例就取消了,因为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正常的自然状态了,不再靠任何制度来推动了。

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一直在年级前三,班级前一二之内。由于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老师内定或民主投票选举班长,他担任了整个小学11次班长,更别提一些校内校外的集体活动代表了。这一切,都离不开良好的社交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加持。

我对孩子的社交要求可能会比其它家长要求的更多一些,毕竟人是一个群体动物,如果从小不了解社交的真谛,很有可能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一踏上社会会孤立无援。在很多时候,我会培养他的社交触觉和灵敏感,也知道孩子无法提供像成年人的功力交换社交,所以我在他未成年时,一直着力于培养他的共情社交和欣赏社交能力。

共情能力和欣赏能力,是在3年级以后重力培养的,所以他在小学阶段,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的宠儿,也获得过深圳最美少年称号。这二个能力,在后续小红圈中会慢慢分享出来。

育儿路上一点点成功的小心得,每次分享,都以结果导向来分享,尚未取的成绩的就不分享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