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连载13章 花钱
钱到位了,就不应该躺在帐上让它睡觉了。金钱永不眠才是真确的价值观。
会花钱,才能让钱生钱。第一件事,我就是找到了当时的业务经理,把我的全盘计划做出来了给她,让她放心大胆的去做。而且我也给她承诺,当她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出去单干,我不仅不会防着她,而且会帮助她。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渠道市场可能冲高回落后的低谷期了,我一定会转型,只是路还没有探明。
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双管其下。提前统一布全局,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我想好了,与其慢吞吞的一点点花钱,不如一次性几个关键点百花齐放到位,我调整了业务部,原来的模式是人多取胜,看起来都有希望,其实不如炒掉这些水平一般的人,挖几个行业人过来效果更大。
出了二倍工资加比行业更高的提成待遇,一共业务部5个。这5个人团队,从开始到现在,从未增加,即使是全部转换成外贸后也只是多配了助理而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比千军和万军更有战斗力。
我很明白这个道理,我打工的时候,管理着深圳分公司,没有多余的业务员,我只有几个助手。但不影响我一年给老板创造了上千万的纯利。所以,这个道理,用过才知道。
研发,永远是工厂的生存之道。我把原来的研发经理调到了工程部,托朋友找了一个美国大企的同行研发,把整个研发的思路和他沟通了以后,走中高端路线。但是前提是,先模仿一二款他们的产品研发打开市场,不走低端市场拼量,永远没有主动权。
如果回忆过去,产品研发是我唯一一直坚持正确也给工厂带来持续生命力的决定。不仅如此,一开始的产品定位不仅让我后面接到了一些政府工程和军工项目,还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远远比低端产品拼市场可观,不仅有主动权,还有议价权。
即然把产品定位于中高端了,我立马预定了年底北京一个行业展会,花了30万订了豪装。这一笔钱,只有中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才会定位于大展台,大装修。
果然,效果奇佳,在北京展会上,我招到了几个东北大省的系统集成商客户做为总代。
几管齐下,招人,用精英。分红制度。研发产品,做高端工程类产品,从低端渠道商家的转型到工程项目集成客户。
08年金融危机了,09年倒闭了一大堆同行,我不仅花二年做到了深圳品牌的前十,还获的了行业最杰出女性奖。(当时行业只奖励了三个女性)
思路对了,思维对了,现在就是回到工厂内部的事情上了。路走对了,就不怕远了。